关闭→
当前位置:朵朵女性网>育儿> 学龄前儿童的认知特点

学龄前儿童的认知特点

时间:2021-12-20 11:03:21 育儿 我要投稿

学龄前儿童的认知特点

  学龄前儿童的认知特点,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可塑性较强,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培养宝宝优良的品质,学龄前时期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以下分享学龄前儿童的认知特点。

  学龄前儿童的认知特点1

  学龄前儿童过认知能力有了全面的发展

  由于儿童不仅个性有别,所处的文化环境也各不相同,这方面的跨文化研究还有待深入。斯洛宾曾对英国、芬兰、前苏联等国儿童语言发展作了研究,他指出各种文化环境下的儿童大约都是在开始走路的同时开始说话。3岁时已掌握了1000个词汇,具备了正确使用语法结构的基本能力。儿童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用“羞涩和疑成对自由和自主”刻画学前儿童的性格。他坚持认为,学前儿童的性格特征是高度的自信和自负。

  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4—5岁的儿童进入了所谓‘懈怠对创造”的第三发展阶段,这是他们独立行动和走向家庭以外的世界的时期。S·弗洛伊把学龄前儿童划分为“肛门期”(约18个月—3岁)和“生殖器阶段”(3—7岁)两个心理发展时期。这两个阶段都具有很多情感冲突的可能。

  弗洛伊德的理论强调,这些冲突如果得不到满意的解决,将造成儿童的人格障碍,降低他们情感上的正常发展能力。在认知发展研究上,J·皮亚杰的成果引人注目。皮亚杰认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要经过许多认知发展阶段,他们的思维方式与成人不同。学龄前儿童处于前运算时期,往往凭知觉认识事物,而不是靠思维,还不能够进行逆向思维。

image.png

  学龄前阶段的其他发展特点:

  学龄前儿童生长变化速度惊人

  在这个短暂的时期里,儿童学习语言,产生自我意识和在特殊文化背景下的自我环境意识。这一时期儿童的生长发育是有规律、有顺序的。例如,在学走之前必须先学站,学会简单词汇之后才能学会使用复杂句子。但是,由于环境与文化的影响,学龄前儿童发展变化的具体时间又是不同的。

  营养不良会阻碍身体的发育,缺乏与外界交往会推迟语言的发展。梅雷迪恩在南亚、中亚、东南亚和非洲等地经过研究也发现,经济条件同样优越的.不同种族儿童相比较,他们的生理发育差异并不大。疾病、营养不良等所引起的虚弱、倦怠、冷漠等状态对儿童的成长发展起着危害作用。

  学龄前儿童社交能力也有一定的发展

  学龄前儿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只要有可能,便成天玩耍。虽然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玩耍的方式不同,但在玩耍过程中均体现了对周围成人活动的模仿,而且这些活动能为孩子提供许多与人和物相互作用的机会。

  儿童在2岁时家庭以外的社交因子刚刚形成,这个时期的孩子,据人格塞尔报道,他们虽然喜欢与别的孩子在一起,但又不与他人一道玩耍,独来独往,自得其乐,还缺乏与他人平等交往的技巧。总是抢先占取他们想要的东西。3岁时儿童开始结交朋友,开始获得起码的社交能力。他们喜欢讨大人高兴,对成年人在社交行为方面的适当指教往往能作出正面反应。4岁的儿童确实乐意与其他孩子一起玩,玩得很亲密、愉快。富有创造力并相互影响。

  学龄前儿童的育儿教育

  学龄前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科学家发现,学龄前儿童大脑里的神经系统是由无数个突触组成的,儿童在学龄前见到的事物越多,突触就越发达。这些事物的颜色、形状、动作等特征对学龄前儿童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我们可以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等方法教给宝宝一些常识性知识。比如与宝宝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告诉宝宝老鹰是什么?小鸡是什么?玩过家家的游戏告诉宝宝爸爸妈妈都非常地爱他。

  学龄前儿童的认知特点2

  学龄前智力发育指标

  42月

  大运动:两脚交替上楼、并足从楼梯末级跳下。精细动作:模仿画正方形。适应能力:懂得“5”、能说出图形名称。语言:会在示范后说出至少一个反义词。社交行为:会穿上衣。

  48月

  大运动:独脚站5秒。精细动作:会画人像的三个部位。适应能力:会拼圆形(四个1/4圆),能说出图画中缺什么(6个说出2个即可)。语言:知道苹果一刀切开有几块、说出4个反义词。社交行为:能回答:吃饭前为什么要洗手。

  54月

  大运动:独脚站立10秒、足尖对脚跟向前走2米。精细动作:能用筷子夹花生米。适应能力:照图拼椭圆型(4片)、说出图画中缺什么(6个说出3个即可)。语言:会数手指;能说出衣服、钟的作用。社交行为:认识红、黄、绿、蓝四种颜色。

  60月

  大运动:能接球。精细动作:会画人像的7个部位。适应能力:看图回答:鸡在水中游,哪不对?;说出图画中缺什么(6个说出5个即可)。语言:会认10以内的数字、能说出两种圆型的东西。社交行为:能说出桌子、鞋是用什么做的。

image.png

  66月

  大运动:足尖对足跟向后走2米。精细动作:画人像10个部位。适应能力:知道左右、会拼长方形(两片直角三角形)。语言:能回答:为什么要上班?窗户的作用?苹果、香蕉的共同点。社交行为:能回答:你家住哪里?(回答到:街名、门牌号9)能回答:2+3=?。

  72月

  大运动:排球拍2下。精细动作:会拼小人(头、胳膊、身子、腿)、会写自己的名字。适应能力:懂得星期几的概念。语言:能回答:一年有哪四个季节?社交行为:能回答:你捡到钱包怎么办?

  构成智力的五种因素

  1、观察力:是指大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如通过观察发现新奇的事物等,在观察过程对声音、气味、温度等有一个新的认识,并通过对现象的观察,提高对事物本质认识的能力。我们可以在学习训练中增加一些训练内容如观察和想像项目,通过训练来提高学员的观察力和想像力。

  2、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如我们好的学员能全神贯注地长时间地看书和研究课题等,而对其他无关游戏、活动等的兴趣大大降低,这就是注意力强的体现。

  3、记忆力:是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经验的能力。如我们到老时也还记得父亲母亲年轻时的形象,少年时家庭的环境等一些场景,那就是人的记忆在起作用。

  4、思维力: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当人们在学会观察事物之后,他逐渐会把各种不同的物品、事件、经验分类归纳,不同的类型他都能通过思维进行概括。

  5、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比如当你说起汽车,我马上就想像出各种各样的汽车形象来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想象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识面的基础上完成的。

  学龄前儿童的认知特点3

  学龄前儿童记忆的四个特点

  一、记得少,忘得快

  儿童记忆的范围和记忆保持的时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扩大和延长的。1岁左右的儿童记忆的范围很小,起初只能认妈妈、亲人,然后才能再认周围的事物。他们记忆保持的时间很短,例如将他们和一起生活的亲人分开一个月,再相见时就不认识了;幼儿园的小朋友一堂课上能学会一首儿歌或一个故事,不久就忘了。

  二、记忆缺乏目的性

  上学前儿童的记忆很难服从一个有目的活动,他们的记忆以无意识记为主,他们只对形象鲜明的对象,引起兴趣的事物或引起强烈情绪体验的事能记住。

  要年幼儿童将记忆专门作为有目的活动是困难的。5、6岁的儿童有意识的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如大人委托他做某件事,他会运用简单的记忆方法,如重复大人说的话来记住这件事。进入小学后,在教育的影响下,有意识记的能力得到较快发展。

image.png

  三、记忆方法呆板

  成人的记忆一般是通过对要记忆事物的理解,找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联系,屏弃事物非主要部分,进行意义识记,而儿童由于受知识和经验的限制,不会进行这种分析,较多地对事物表面进行机械识记。例如成人和儿童同时遇到一个初次见面的人,成人记住的是这个人的相貌特征,而儿童记住的可能是这个人的衣着颜色等等。但是学前儿童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识记,对他们能理解的事物也会进行一些意义识记。

  四、记忆不精确

  儿童记忆的精确性也是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的。年幼儿童记忆不精确表现在记忆不完整、相互混淆、歪曲事实和易受暗示等方面。例如幼儿听了一个故事,他只记住感兴趣的某个细节,整个故事的情节却记不住,或者把另外故事的情节也混在一起。又如一个母亲问幼儿园回来的孩子,今天舅舅到幼儿园看你了吗?他回答说是的,事实上他舅舅今天没有来而是前几天来过,他被母亲一问就认为今天来过了。这是由于记忆不精确加上以臆想来补充记忆而造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况是会改变的。

【学龄前儿童的认知特点】相关文章:

幼儿和学龄前儿童的区别12-19

学龄前儿童和学前儿童的区别12-19

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的区别12-19

提高认知能力12-18

认知能力分级12-18

学前儿童认知方式12-20

职场女性的特点12-15

家庭的基本特点12-22

自我认知与定位怎么写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