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朵朵女性网>育儿> 母乳性黄疸原因

母乳性黄疸原因

时间:2022-07-01 11:35:09 育儿 我要投稿

母乳性黄疸原因

  母乳性黄疸,在新生儿黄疸中有一种称为母乳性黄疸,宝宝在刚出生的时候可能会出现黄疸的情况,早期预防母乳性黄疸时,新生儿要增加哺喂次数,但每次量不宜过多。以下是关于母乳性黄疸内容分享。

  母乳性黄疸原因1

  母乳性黄疸

  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μmol/L),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黄疸一般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50%若再用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原有程度。

  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20%~30%。也已成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本病预后良好严重者才需治疗但为了顺利推广母乳喂养也应引起重视。

  症状

  母乳性黄疸症状一:小儿的营养发育良好,一般情况良好,体重增加,大便为黄色,大便颜色正常。

  母乳性黄疸症状二:肝、脾不大。

  母乳性黄疸症状三:小儿的肝功能正常,无贫血。

  母乳性黄疸症状四:黄疸一般在出生后4-5天出现,逐渐加重,升高的胆红素可持续10天左右,然后黄疸渐渐减轻,3~12周恢复正常水平

  临床表现

  生后母乳喂养无其他原因而出现高胆红素血症者,胆红素常可达256.5~342μmol/L(15~20mg/dl)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吃奶佳,生长发育正常。黄疸可持续3周~3个月。

  病因

  由于母乳中含有较多脂肪酶及β葡萄糖醛酰苷酶前者使乳中未饱和脂肪酸增多,从而抑制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后者能分解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的酯键,使结合胆红素又转化为非结合胆红素而易在小肠被重吸收,从而增加了肠--肝循环,结果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增加而出现黄疸。

  发病机理

  原因主要是母乳不足,开奶晚,胎粪排出延迟之故。主要是由于母乳中富含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可水解结合胆红素为非结合胆红素通过活跃的肠肝循环形成。

image.png

  诊断

  1、母乳所致黄疸一般在生后4~5天出现皮肤、粘膜黄染,无其他异常,黄疸逐渐加重,生后10~15天中未结合胆红素可达171~513umol/l(10~30mg/dl)。如继续哺乳,升高的胆红素可持续4~10天,然后缓慢下降,3~12周恢复正常水平,黄疸完全消退。若停止哺乳,于48小时内血清胆红素可明显下降。

  2、新生儿在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减退后又加重,停止母乳喂养后48小时,胆红素下降50%,则可确定诊断。

  3、如再恢复母乳喂养,胆红素又升高17~51umol/l(1~3mg/dl),但不会达到原来的高水平。

  4、在肝功能正常条件下需要与溶血、感染引起的黄疸相鉴别。

  类别

  母乳性黄疸一般可分为早发型及迟发型两种类型。早发型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出现时间及达到高峰值的时间相似,即在出生后的2~3天出现,并于第4~6天最明显,然后在两周内消退。然而,从临床实践来看,母乳性黄疸的最高值要超过生理性黄疸。迟发型者出现的时间较晚,常紧接生理性黄疸之后发生,也可能在生理性黄疸减轻后加重,也就是说母乳性黄疸常在宝宝出生后7-14天出现。

  治疗

  暂停母乳喂养3天改为人工喂养,奶量以150ml/kg.d计算。暂停母乳期间,应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提供黄疸消退后继续母乳喂养。

  同时给予支持疗法:注意保暖,增加热量、营养,预防感染;鼓励【乳】母多次少量喂奶,增加患儿大便次数。严重者给以保肝、酶诱导剂等药物治疗。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停喂母乳后黄疸即消退,至今尚未有因其导致胆红素脑病的报道。为了减少本病的发生,应鼓励【乳】母早开奶,多次少量喂奶,增加大便次数,减少肠道对胆红素的吸收,可降低黄疸发生率。另外,要给予患儿以保暖、增加热量、预防感染等支持疗法,防止加重黄疸。

  治疗母乳性黄疸还可采取口服中药茵陈苓柏汤为主、西药【苯】巴比妥为辅的治疗方法。实验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母乳性黄疸总有效率为100%。黄疸完全消退,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当出现高胆红素血症时,根据情况采取停母乳及其他干预措施。 各种干预手段以尽可能不影响母乳喂养为前提,尽快降低胆红素水平。

  目前比较公认的干预标准为血清胆红素275~425μmol/L(16~25mg/dl)时停母乳,改配方奶喂养2天以上,直到胆红素降到安全范围再恢复母乳,300~375μmol/L(17.6~22mg/dl)时,暂停母乳改配方奶同时给予光疗。

  轻时可以继续吃母乳,重时应该停用母乳,改用其他配方奶。早产未成熟儿,血清胆红素达到170μmol/L时应停母乳给予光疗。晚发型母乳性黄疸,血清胆红素<15mg>15mg/dl时暂停母乳3天,>20mg/dl时则加光疗,一般不需用人血白蛋白或血浆治疗。

  预防

  孕母期间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品,不可滥用药物。如孕母有黄疸病史可口服黄疸茵阵冲剂。自确诊的服至分娩,服药时间以两个月以上为宜。婴儿出生后,宜密切观察皮肤黄疸情况,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注意过早出现或过迟消退或黄疸逐渐加深或退而复现等情况,以便及时破损感染。

  有研究认为增加新生儿早早期乳汁摄入量,可使新生儿体内热量增多,降低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能促进肠蠕动,使胎粪尽早排净。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从而降低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病率。并可使新生儿及时获得营养丰富的初乳。对健康新生儿的母乳黄疸要严密监测和加强随访,尤对生后2~3d即出院回家的母乳黄疸新生儿,需建立必要的随访以便早干预,防止脑损害。

  母乳性黄疸原因2

  母乳性黄疸是指母乳喂养的宝宝,在生后三个月内仍有黄疸。研究表明,部分母亲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水平比较高,在肠道内通过增加肠葡萄糖醛酸与胆红素的分离,使未结合的胆红素被肠道再吸收,从而增加了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负担。所以母乳喂养的宝宝吃母乳,可能会造成黄疸持续时间过长的情况。

  母乳性黄疸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停喂母乳2-3天,孩子的黄疸可以下降一半左右,一般不会造成胆红素脑病等。母乳性黄疸的诊断是排除性的,要排除感染性、胆道疾病、肝脏疾病引起的黄疸,以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等遗传、代谢病引起的黄疸,才能诊断母乳性黄疸。如果宝宝的黄疸持续不退,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排除其他病的诊断,才能诊断为母乳性黄疸。

  新生儿母乳喂养后出现黄疸

  一、临床表现

  特征为新生儿以母乳喂养后不久即出现黄疸,可持续数周到数月,而其他方面正常。分为早发型(母乳喂养性黄疸)和晚发型(母乳性黄疸),早发型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出现时间及达到高峰值的时间相似,但母乳性黄疸的最高值要超过生理性黄疸;迟发型者常在生理性黄疸之后黄疸渐趋明显,也就是说母乳性黄疸常在出生后7~14天出现。

image.png

  无论是早发型或迟发型母乳性黄疸,一旦停喂母乳3~5天后,黄疸减退;若再开始母乳喂养,大多黄疸不再出现,少数黄疸又会重新出现。随着月龄的增长,黄疸可逐渐消退,有如下特点:

  1、黄疸不消退

  在生理性黄疸期间,即出生后2天~2周发生,但不随生理性黄疸的消失而消失。

  2.黄疸程度

  以轻、中度为主(≥34208mol/L),重度少见,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多见。

  3.一般情况好

  婴儿除黄疸外完全健康,吃奶好、大小便正常、体重增长满意、肝脾不大、肝功能正常、HBsAg阴性。

  4.停母乳后黄疸迅速消退

  停母乳48~72h后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迅速下降为原水平的50%左右,重新哺乳,血清胆红素将在1~2天内回升17.1~51.308mol/L(1~3mg/dl),然后持续一段时间后缓慢下降。不停母乳胆红素也会自行降至正常。

  二、诊断

  1.排除病理性黄疸 目前尚缺乏特殊实验室检测手段以确诊母乳性黄疸,主要用排除法,首先排除各种病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如母婴ABO血型不合、败血症、窒息、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半乳糖血症及遗传性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症等疾病进行逐一排除。

  2.具有母乳性黄疸特点 黄疸在3~8天出现,且为轻、中度黄疸,停喂母乳后黄疸很快消退,部分患儿再喂母乳后黄疸再现有利于确诊。

  母乳性黄疸原因3

  对于什么是母乳性黄疸问题,实际上母乳性黄疸分为两个类型,第一类一般是见于生后1周之内的孩子,并且是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一般叫做早发性母乳性黄疸,也叫做母乳喂养相关性黄疸。

  这一类母乳性黄疸的发病机理主要是因为孩子没有吃够奶,也就是没有充足的能量摄入,孩子的喂养频率和哺乳量都比较少。这个时候就会引起孩子肠蠕动减少,大量的胎便或者说粪便积聚在孩子的肠道里没法排出,肝肠循环增加,有很多的胆红素从肠道内重新吸收回到孩子体内,导致孩子出现比较严重的黄疸。

  除此之外还有一类叫晚发性母乳性黄疸,也就是平时常常说的真正意义上的母乳性黄疸,这一类黄疸多数发生在出生1周以上的纯母乳喂养的正常新生儿。它的发病机理推测是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含量比较高,可以导致孩子肠道内的胆红素重吸收后被增加,从而导致孩子出现黄疸。对于母乳性黄疸来说,大部分母乳性黄疸不会特别高,所以对孩子影响也不大。

image.png

  而且母乳性黄疸因为它的形成原因是吃母乳,所以实际上只要不停母乳,孩子可能就会一直黄,这个黄对孩子并没有太大影响,所以如果确认是母乳性黄疸,一般不需要做特别处理,只要观察和等待,等到孩子生后2-3个月自行消退就可以了。

  当然如果孩子母乳性黄疸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比如说已经到20-25mg/dL以上,这个时候孩子仍然可能会有胆红素脑病的风险,也需要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处理,比如说要注意停母乳或者是积极的蓝光照射等等,以避免孩子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母乳性黄疸原因】相关文章: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症状及预防知识04-27

什么原因引起母乳性黄疸08-26

母乳性黄疸的危害04-21

母乳性黄疸要停母乳吗05-17

母乳性黄疸必须停母乳吗08-18

母乳性黄疸多久能退05-17

退母乳性黄疸的方法05-02

母乳性黄疸可以继续吃母乳吗11-08

母乳性黄疸停母乳多久会退08-19

母乳性黄疸值20是多高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