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朵朵女性网>育儿> 怎么帮孩子学会做正确的事

怎么帮孩子学会做正确的事

时间:2022-01-25 12:02:25 育儿 我要投稿

怎么帮孩子学会做正确的事

  怎么帮孩子学会做正确的事?孩子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父母细心正确的教导,尤其是孩子现在还小,就像白纸一样,这时候正确培养孩子做正确的事会更容易。下面讲讲怎么帮孩子学会做正确的事。

  怎么帮孩子学会做正确的事1

  听起来,道德感、规范等词汇都是那么枯涩难懂。但实际上,教会孩子懂得怎么做是不合适的,怎么做是正确的一点都不难。 3岁的毛毛在周末的晚餐时,突然对保姆说:“阿姨,你的屁股好大呀!”全家人都吃了一惊,保姆更是涨红了脸,不知所措。事后毛毛的妈妈说:“当时我就告诉她,这样说话是不对的,她的话让阿姨心情很不好,希望她以后不再说出类似的话。”

  即使对成年人来讲,对错的界限也不是很容易把握。但这里要告诉你,让一个刚刚走稳路的孩子了解道德的准则并不难,让我们在专家的指导下,从最简单的方法一步一步做起。

  了解对与错的最佳时期已经来到了。

  孩子的道德感自他出生那一天起就已经在逐渐地认识发展中了。不知你是否注意到他做错事被你发现时脸上出现的愧疚表情?他从这时开始就需要你的帮助了。

  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开始与其他的小朋友有了更多的交往,而与其他小朋友成为朋友的先决条件就是公平友好地相处。专家说:“缺少了道德准则,他就不可能和别人融洽相处。” 所幸的是,孩子的语言水平在突飞猛进地发展,他已经可以理解并接受一些道理。比如在超市,当他想把糖块装进自己的口袋时,你可以向他解释为什么,而不只是单纯地说“不行”,你可以告诉他“我们还没有结帐,它们还不属于我们。”相信他能够理解并且接受。

  另外有利于你的一点,就是孩子总是希望能够讨好你,让你高兴。对孩子所说的话或做的事情,你可以通过语言、表情、奖励或惩罚来表达你是赞同还是反对,从而引导他的行为,帮助他适应相应的规则。

  孩子眼里的对错标准,可能与你完全不同。

  道德感不只是你告诉孩子那么简单,你需要把它变成孩子内心的东西。孩子们需要这种成长的知识、情感和社会经验。你需要从根本上让他明白为什么有些举止是错误的,有些是正确的。 你的判断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你说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还有你的行为举止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 不过孩子们区分对错的标准,可能与你不太相同。而要帮助孩子树立道德准则,你必须先了解他们眼中的是非观。

  首先,孩子们看待事情非常简单,而且非黑即白,而且更看重结果。比如,一个孩子为了引起妈妈的注意,不让妈妈继续刷碗,一连打碎了4个杯子,另一个孩子为了拿高处的糖果打碎了一个杯子。谁的行为更错误,孩子们的判断是打碎杯子多的人当然更错误。

  同时,孩子们的心中还有这样的想法:他们玩游戏的时候喜欢赢,所以他们会忽略规则。当孩子非常想要一个不属于他的东西,这种感受足以让他觉得这真的是他的,所以拿了它也没有什么错。

  另一方面,当他们知道自己犯了错,他们会想办法掩饰。比如,如果你告诉3岁的孩子不要碰一样东西,一般的孩子都会去碰,而且有80%的孩子不会承认。 当孩子们有挫败感的时候,更容易忘记规则。比如,他嫉妒朋友有了新汽车,会有意地做点破坏活动,但他不会总想着这件事儿。而且只是在想起来的时候觉得自己错了。不过,他会很害怕这会影响以后别人对他的看法。

  道德准则入门练习

  暂且把你的伊索寓言放到一边,教导小孩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实际的例子而不是抽象的概念。

  1、换位思考

  那些 能够进行换位思考的孩子是最具有道德意识的,然而,学龄前的儿童才刚刚开始学会理解别人的需要。这时,模仿不同的角色有一定的帮助。一位妈妈这样介绍自己 的经验:“如果我的女儿在幼儿园里抢别的小朋友玩具,我就会找机会重演当时的情景,但由她来充当那个小朋友,让她来亲自体会那个小朋友的感受。”你也可以 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可以和他一起讨论故事中的主人公为什么高兴或伤心。

image.png

  2、对孩子的教育要少量多次进行

  教导孩子应该从以下几点开 始:打人、嘲笑或侮辱别人、不经允许拿别人的物品等都是错误的行为。这些规则对学龄前儿童的帮助最大。比如,毛毛的妈妈告诉孩子说别人“愚蠢”是不对的。 后来发生保姆事件时,妈妈对她讲:“说保姆有一个大屁股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这时毛毛说:“就像说别人‘愚蠢’一样,都是错误的,对吗?”这时,毛毛已 经完全理解了。

  3、正确的奖惩

  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不要盲目地冲他喊叫,相反,应该给他改正的机会,可以说:“因为你拿走弟弟的玩具,弟 弟哭了,在我数到三的时候你必须把玩具还给弟弟,”然后开始倒数。如果必须要惩罚,应该就事论事,比如当孩子用玩具打别的小朋友时,你就干脆拿走玩具。另 外,每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都应该适当地给予奖励:“你刚才拥抱了正在哭的小朋友,安慰了她,妈妈很高兴你能这样做。”

  4、需要耐心

  有 时候孩子即使知道做某件事是错误的,可还是做了,也许是因为忘记了,又或者只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在必要时父母需要重复上面提到的步骤。专家说:“到了 4岁,大多数的孩子都会懂得打别人或私自拿别人的物品是错误的行为,不是因为怕被大人看到,而是已经懂得那样做是有违道德规范的。”

  5、父母做在先

  2—3岁的孩子最爱模仿大人的言行,如果你给孩子建立了规矩,你就得首先做到。假如你自己经常在背后说朋友的坏话,那么当你的孩子称自己的伙伴为“猪 头”的时候你就无法理直气壮地责备他。如果你在责骂过丈夫之后自己都不能主动道歉,又如何去要求孩子向别人说“对不起”呢?

  相反,当孩子成为 道德标兵后,你还得时刻警惕自己受到孩子的指责。比如,你经常告诉孩子不应该说别人是“笨蛋”,而当有一天你和朋友聊天时说到你那个笨蛋洗衣机又坏了时, 很可能你的孩子就会跳出来对你说“不可以说‘笨蛋’,那是不对的。”不要因为尴尬而向孩子发脾气,你可以给他解释这个词汇在不同场合所代表的不同含义,或 者,从此以后干脆就从你的词典中去除这个词好了。此时的付出和努力最终会为你带来巨大的收获。

  怎么帮孩子学会做正确的事2

  1、0岁起步原则如果把胎教划归优生范畴的话,早期教育则应从出生开始,重视全面培养,充分利用好0~6岁这一人生发展最珍贵的黄金岁月。因为到6岁大脑就基本成熟了,如果错过了这个生长期,人的脑力、性格和心灵就永远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去奠定精神健康成长的基础了。育幼苗是为了结硕果,抓早教是为了出“巨人”。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怀特博士认为,如果一个3岁的幼儿,在与学术上有关的各方面,如语言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上,迟开窍6个月或更多一些时间,那么,他就不可能在以后的学业经历中获得成功。我们要从婴儿开始“抢”人才,争取不要让他们泯灭。正如美国费城人类潜能开发研究所所长多曼医生说的:“每个正常婴儿在出生时都具有像莎士比亚、莫扎特、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人那样的天才潜能。”千万不要认为,抓早是为了提前几年上学,提前几年毕业和工作。如果仅此而已,那就太低估早期教育的意义了,你的认识还在门外。如果只是为了“提前一点毕业”,那么在目前我国就业尚有困难的情况下,何苦让孩子早早进入社会呢?又何苦要实施早期教育呢?总之,早,是为了奠定人才的素质基础,使他日后的发展有一个很高的起点、极强的优势。

image.png

  2、激发兴趣原则兴趣是婴幼儿精神发育和主动学习的第一内驱力,正确的、浓厚的兴趣的形成(包括广泛兴趣和一定时期的中心兴趣),本身也是他们心理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一般人来说,兴趣尚且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对于婴幼儿来说,兴趣则几乎是他们“惟一的老师”。因为婴幼儿会拒绝兴趣以外的一切教育,对引不起兴趣的事就关闭注意的门户,封锁记忆的仓库,停止思维和想像的启动,甚至还会哭闹。相反,如果孩子对某些事产生了敏感,感受到趣味,有了新鲜感和好奇心,他就会不分是难是易,不管重要不重要,不管课内还是课外,也不管理解或不理解,都能无意识或有意识地逐步记忆,渐渐领悟和掌握。他无需“苦学”,就能像学好母语一样,精确地获得理想的发展。婴儿处于无选择探求期,对一切新鲜事物几乎都会发生兴趣,所以要充分利用这个时期进行灌输才好。不给他灌输好的,他就会接受坏的;人的灌输使他成为人,狼的“灌输”就使他成为“狼”;灌输游游荡荡,他就成为“浪荡公子”或“悠闲公主”。

  3、积极暗示原则婴幼儿是世界的“生客”,他们缺乏知识,没有主见,毫无判断能力,处处只是接受环境以及人们的行为和语言的影响。他们是环境的动物,环境塑造着他们的个性。因此,必须坚持利用环境、行为和语言积极暗示孩子,使他们产生认同,反对任何消极暗示和影响。要坚持以正面鼓励为基本教育方法,培养起他们的自尊心、上进心、自信心、同情心等,以保证他们得到全面和充分的。发展。多一些鼓励、表扬、信任和严格要求,少一些批评指责,禁止无可奈何地消极数落,总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好孩子,这是一条重要的基本原则。关于什么是积极暗示,后面有一讲还要作详细说明。

  4、化难为易原则在人才成长的路途上会有许多学习的难关,越是将来发展困难的方面越要早学,提前让孩子接触,以获得对这个方面的初步印象,产生兴趣的萌芽,为日后的学习铺平道路。这是化难为易的最佳办法,是一条全面和充分发展的捷径。例如上小学以后,人人都觉得学习难,年龄越大越难,学得越高深越难。但是“初生牛犊不畏虎”,世界上惟有婴儿最不怕难,他们的心中只有兴趣和无兴趣之别,只有喜欢和拒绝之分,而丝毫没有困难和容易、怕和不怕的概念。所以任何将来学起来比较困难的东西,你只要变得法子逗孩子产生兴趣,他就会像学说话、走路那样容易接受。世界上还有比学听话、说话更难的吗?人生最初6年假如不学听话、说话的话,以后再学恐怕就只能制造悲剧了;而每一个3岁的孩子却能学得那么好!所以我以为,“化难为易”原则是人才学、教育学发展的一个突破,是培养优质人才的秘诀。

  5、生活课堂原则丰富的生活和游戏活动是早期教育的最好课堂,是婴儿的惟一课堂和幼儿的主要课堂。这是由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的。第一,他们的身体正处在生长发育最迅速的阶段,天生需要活动神经、筋骨和肌肉,不能坐得时间太长。第二,他们处在无意注意占极大优势的阶段,总是随时转移注意力,不能用课堂上课的强制办法来按教材章节学习。第三,对于婴幼儿来说,生活中的学习内容已经太丰富了,处处都有信息,处处都有乐趣,处处都能感受。他们以用五官感知世界为最大满足,而有益的玩就是最有兴趣的学,有趣的学就是最快乐的玩。所以,在生活的课堂里,使“教者理智有意,学者快乐无心”,充分引导孩子感受生活中的学问,孩子的发展将是无可限量的。正因如此,国家教育部门要求幼儿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

  6、家庭早教与托幼园所教育并重原则这又是一个与中小学教育不同的原则,也是由婴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所决定的。孩子从来到世上第一天起,生理上便与父母断开了,精神上却与父母紧紧连结了。家庭是他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他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千万不可低估家庭教育在早期教育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父母不是个好老师,就是个坏老师;不是成为好的楷模,就可能成为坏的榜样,甚至是“教唆犯”。教育孩子是任何父母都推不掉、摆不脱的事,即使你把孩子给了别人,也要背负“给别人”的后果和责任。这样,作为早期教育的专门机构———托儿所和幼儿园,就应当把指导家庭早期教育作为自身工作的另一半。国家教育部门也应对早期教育实施家庭和托幼园所“两手抓”。

  怎么帮孩子学会做正确的事3

  一、父母教育孩子会陷入哪些误区

  1、包办代替

  孩子入学了,家长帮孩子抓好学习,这是正常的事,每位有责任心的父母都会这样做的。 我儿子健上学后,时常接到对面楼同学家长的电话,是孩子的妈妈打电话问健老师留的作业内容。健的作业都是自己完成的,我很少过问。同学的妈妈向我抱怨:“你们薛健多听话多让人省心呀,我天天陪着孩子写作业还不写呢,每天都要磨蹭到十点多,有时到十一点。”据我所知,家长一直在陪读,孩子题不会家长帮忙做,孩子的作业着急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连作业要做什么孩子都不愿意去记了,这又是谁的责任呢?孩子第一次没记清作业,家长帮忙问了,第二次又没记清,家长又帮忙了,那孩子还记它干吗,干脆省事不记了,等家长去问吧。这不,现在已经四年级了,开学的第二天家长就来家里问作业,第四天,同学的妈妈就打来电话还是问作业。 正是因为家长的包办,让孩子变得依赖,变得不负责,变得失去了动力——我不学家长着急,会替我想办法,那我还费劲地学什么?于是,孩子学习越来越不主动,家长只好越来帮得越多,帮孩子问作业,陪孩子做作业,帮孩子检查,还要为孩子收拾书包,就这样,学习变成了父母的事情。

  2、监督挑错

  有些家长对孩子不信任,孩子做作业家长不放心,怕孩子边学边玩,或者家长追求完美,怕孩子写字不好看,作业不工整不正确,于是每当孩子做作业,家长就陪在孩子身边,“这个字不好看,擦掉重写;这个单位写错了,重来;这个数计算得不对,重算;你看你,怎么这么粗心呢,认真点好不好?……”于是孩子的作业只能在挑剔和指责中擦了写,写了擦。有些心急的家长还会说:“你怎么这么不用心呀,你的心在哪呀,是不是还在想着刚才的动画片?我就说了,不让你看动画片,你看看……”家长的态度让孩子做起作业来很紧张,生怕出错,可是越紧容易出错,家长越挑孩子的错就越多,家长的态度会越差,于是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哪还有兴趣认真写作业呢?孩子怎么会对作业没有恐惧感?

image.png

  3、关注过度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写作业很辛苦,一会儿进来看看孩子还有多少没有写,一会儿告诉孩子先休息一下,一会儿送来一杯果汁,一会儿送来一个苹果……家长过多的关注,会打断孩子的思路,同时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时常这样会让孩子觉得做起作业来很烦,是呀,谁会愿意自己专心做事时总被人打断呢?同时会让孩子觉得:原来写作业是这么辛苦呀,要不然妈妈怎么会这么关心我呀……家长的过度关心给了孩子一种错觉:学习是一种痛苦。谁会喜欢做让人痛苦的事情呀!于是,孩子慢慢开始不再喜欢学习,开始讨厌学习,需要妈妈督促着才不情愿地去学习。孩子学习的主动性、责任心和兴趣被妈妈关心掉了。学习成了为妈妈做的事情。

  4、放手不管

  还有一类家长,是顺其自然式。对于孩子的学习,家长完全放手不管。 健班上有个同学,父母上班忙,一直都是爷爷带,学习也是爷爷辅导,平时比较溺爱,从入学起,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不好,时常要抄作业,爷爷也辅导不了,只能哄着写些作业。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很不好,每次考前都要加课补习。家长不在身边,孩子对学习有困惑或有情绪时,家长不能及时帮孩子疏导,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兴趣降低,长期的积累,孩子便失去了主动学习的兴趣。 以上是家长最容易走入的误区,看看我们自己有没有这样的做法?

  二、那么我们怎样走出这些误区,正确引导孩子呢?

  1、 强制的教孩子做正确的事情

  这仅仅适用于孩子小得时候。因为当孩子长大后,会经历叛逆期,会不听话而做一些刺激但不正确的事情。而年纪小的孩子他们都是听从父母的指导和安排,根本就不会自己选择,自己也没有正确选择的能力,所以孩子小得时候,你可以强制的叫或教孩子做正确的事情,等他们长大后,自然而然,就会形成最正确事情的习惯。

  2、帮助孩子控制他们的情绪

  当孩子情绪失落或是怒气时,帮孩子调整好他们的情绪。冷静下来,反思自己,为什么别人会对自己这样,是不是自己做错的什么,帮助孩子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冷静的分析自己,控制好自己情绪。

  3、用爱的方式引领孩子做正确的事情

  以爱为出发点,教孩子做正确的事情。站在孩子的角度,包容孩子,告诉他们为什么有的事情能做,而有的事情有时禁止做的。跟孩子解释为什么,而不是一味的只知道下命令,这样会让孩子不容易接受。

【怎么帮孩子学会做正确的事】相关文章:

怎么教孩子正确走路的姿势01-23

怎么让孩子学走路01-23

孩子心理早熟怎么正确引导01-21

怎么教孩子学走路手法01-23

怎么正确按摩01-13

如何与孩子正确的沟通01-17

宝宝学走路的正确姿势01-23

怎么打坐的正确方法01-17

婴儿学走路正确姿势01-19

怎么正确牵拉阴囊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