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朵朵女性网>育儿>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性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性

时间:2021-12-29 16:37:00 育儿 我要投稿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性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性,儿童心理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在孩子儿童心理发生变化的时候家长们就应该提前做好准备,提前干预不良的心理特征,这样才有利于儿童的发展,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性。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性1

  儿童心理发展主要特点

  1、连续性和阶段性。心理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整个心理的发展在持续不断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依赖于前一阶段的基础,且后一阶段包含了前一阶段的因素,又为下一阶段做准备。同时,儿童心理变化在量的基础上逐渐积累发生质的飞跃,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2、方向性和序列性。正常情况下儿童的心理发展中心一定的方向性和序列性既不可逆转也不可逾越。

  3、不平衡性。个体从出生到成熟,不总是等数速率直线发展。一方面表现在,个体不同系统发展速度、发展起讫时间、到达成熟时期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表现在同一心理现象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度。从总体来看,儿童整个身心发展呈波浪形推进,出现两个加速期,一个是幼儿期,一个是青春发育期。

  4、差异性。心理发展的差异性是指不同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优势领域、心理速度、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别。

image.png

  儿童心理发展主要特点的表现形式

  1、婴儿期儿童表现出动作思维,学前期儿童在动作思维基础上开始发展形象思维,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开始发展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但还保持着形象思维的特征。

  2、神经系统发展是先快后慢,而幼儿期大脑重量相当于成熟期80%,9岁左右就接近成人水平;而生殖系统是在青春发育期(女童11岁至12岁,男童13岁至14岁)快速增长,青春期前后却发展缓慢。

  3、如有的儿童早慧、有的愚笨、有的沉默寡言、有的活泼外向;有的擅于文字表述、有的擅于动手操作。正是这些差异的存在,导致了儿童在心理发展上的差异。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性2

  儿童心理期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认识能力的发展,二是自我意识的发展。

  1、认知能力的发展

  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出现“头脑”中的心理活动,也就是表象、想象和思维。这些都是属于高级认识活动的萌芽,使他们的认识能力发生了质的变化,并导致他整个心理发展的转折。两岁左右儿童是表象出现的时期。

  认知能力的主要表现:

  是指人头脑中所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如一岁左右的孩子虽离开妈妈时会哭,但容易哄,因他过一会就忘了妈妈,因此两岁的孩子爱哭,可能因为孩子的表象和回忆发展了,不能笼统地指责孩子不好哄、任性。

  2、自我意识的发展

  两岁开始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自我意识是指对自己的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就是使自己既成为主体,又成为客体。要把自己和外界区分开,意识自己和外界的关系,特别是自己和别人的关系。这是比较高级的心理活动,两岁孩子只是处在萌芽阶段。其出现主要标志是能够运用代词“我”。

image.png

  自我意识的主要表现:

  A、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出现了自我行动的意愿。其独立行动的意愿表现为坚持自己的主意,不听从父母的要求和意见。会出现独立行动的需要,常说“我自己来”、“我自己拿”等。

  B、开始知道自我的力量。会用语言指使别人。

  C、能说出自我的行为,有时也能用语言控制自己的行为。

  D、出现占有意识。两三岁的孩子开始能够意识到哪些是自己的。此外,随着自我意识的萌芽,孩子也会出现新的情感萌芽,如自豪感、自尊心、羞愧感、同情心等。

  两三岁是儿童心理发展上一个比较大的转折阶段,他既遗留着两岁以前的某些心理特点的痕迹,又开始出现新的心理特点的萌芽,新旧交替在孩子身上就面临矛盾。父母不了解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不按身心发展规律实施正确的教育,那么,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必然激化,后果是导致孩子出现真正的执拗、任性等不良性格。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性3

  幼儿的心理发展包括动作、认知、语言、情绪情感、个性等方面,这些方面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

  (一)动作的发展

  动作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基本能力,也是个体进行实践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有人说:“动作是个体早期的外显智力。”也有人说:“在个体思维、智力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动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总之,在婴儿时期,由于个体言语能力极为有限,其发育、发展水平更多是通过动作表现出来。因此,动作的发展状况常被用作评价新生儿和婴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指标。例如,若新生儿期无惊跳反射,就说明有脑损伤,而9个月以后如若仍未出现惊跳反射,则说明大脑有慢性病变的特征。

  幼儿动作的发育,受生物预置程序化的制约,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性,大致表现如下。

  1、头尾定律

  动作发展由头部先开始,然后到躯干,最后到达脚部。在胚胎期,发展的重点可以说基本上都是在头部,到了胎儿期才渐渐发展到向躯体及四肢。出生以后的婴儿,如将其俯卧,他先会抬头,然后会翻身、会坐、会爬、会站、到了一岁左右才学会走路。这些都说明幼儿动作的发展是遵循头尾定律的。

  2、近远定律

  动作发展是由躯干开始,然后向四肢发展。在胎儿前期,头部及躯干已发展时,四肢尚处在胚芽状态;出生后,婴儿先会翻滚、会坐,然后才会站及走路,至于手部的粗细动作,甚至于到婴儿期才逐渐开始发展,这些又说明幼儿动作的发展也是遵循近远定律的。

  婴幼儿动作发展除遵循以上两个定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由整体到特殊的`发展”,即全身的、笼统的动作发展在先;局部的、小肌肉的活动发展在后。动作的发展是分化与统整的过程,换句话说,局部的活动是由全体分化出来的,然后再重新组织,构成一个新型的或较精细的动作。

  幼儿动作的发育不是孤立的,它有赖于脑神经系统与肌肉的发育和成熟,又影响着幼儿的认知、情绪情感和个性的发展,因而.在幼儿早期,动作的发育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幼儿心理的发展水平。

  幼儿动作的发展虽然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但却遵循着共同的顺序和大体一致的时间表,如我国民间有“三翻六坐八爬”的说法。如果幼儿有动作发展迟缓和异常的现象,就要引起注意。要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排查,以便对症治疗及训练。

image.png

  (二)认知的发展

  认知的发展是幼儿对环境的反应。例如,四五个月大的婴儿在得到一个物体时,他先会注视一会儿,接着会把它放到嘴巴里舔一舔,也可能会抓起来敲一敲或摇一摇,以此来了解物体的属性;四五个月大的婴儿,当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还会准确地将头转向声音传来的方向;6~9个月大的婴儿会知道寻找被藏匿起来的玩具,他们还开始了解可以用“哭”当成呼唤妈妈的方式,他们了解到:即使一个人不在视线范围,这个人仍然存在,他的哭声可以把人叫回自己身边来……而这些发展都是从婴儿感知觉的发展开始的。

  3岁以前的幼儿,已具备了各种感觉,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触摸觉起重要作用;而3岁以后,触摸觉在认识客观事物中的地位逐渐让位于视觉、听觉。

  婴儿出生后不久就有记忆的能力,但要到2岁以后才开始运用符号,掌握语言,能利用记忆储存。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记忆、形象记忆和机械记忆为主,记忆的持久性在3岁以后有一定发展,但记忆的精确性比较差,表现为往往记住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遗忘了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

  3岁以前的幼儿,思维离不开动作和实物,其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3岁以后,幼儿的思维已开始逐渐地摆脱动作的束缚,在动作之前就开始在头脑中进行思考,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预见性。但是,学龄前幼儿的思维还不能离开实物和实物的表象,对事物的概括往往是非本质的。

  3岁以前的幼儿已有了初步的想象,但是内容较为贫乏,属再造想象,有意性很差;3岁以后,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想象有了较快的发展,虽然无意想象仍占主要地位,但是有意想象也有初步发展;虽然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但是创造想象也开始发展。

  幼儿认知发展的个体差异与先天素质有关,也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与掌握知识技能有密切的关系,游戏活动、学习活动、生活活动等对幼儿认知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应当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以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培养其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

  (三)语言的发展

  幼儿的语言发展在其心理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因为语言作为一种交际沟通的工具,可能帮助幼儿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时能帮助他们理解成人的意图,并通过成人的语言调节自己的行动;二是因为语言作为一种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不仅可以使幼儿直接地认识事物。而且还能使其间接地、概括地认识事物。如幼儿已知柠檬是酸的,下次再看见柠檬时,只要告诉他“柠檬很酸”,可以不尝味道就能体会了;不仅可以把感性知识用词记载下来,储存在脑中,构成知识,而且还是思维过程的工具。没有语言就不可能进行抽象的思维,在由直接感知、表象进入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概括等抽象思维的过程中,语言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反过来,由于幼儿认识范围的扩大,认识内容的加深,也丰富了幼儿的语言。语言发展的过程,往往也是认识丰富和深化的过程。这就说明了语言与认识的密切联系以及互相制约的关系,只有很好地掌握语言,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全世界幼儿在大致相同的年龄表现出相似的语言能力:他们都在4~6个月的时候牙牙学语,在12~13个月的时候,说出第一个有意义的单词,在第二年末的时候开始组合单词,在四五岁的时候知道几千个单词的意义,并构造出一系列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且不管世界各地的语言结构有怎样的文化差异,幼儿都在大致相同的年龄其语言发展到一定的程度。

  幼儿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长期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学前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幼儿的听觉和言语器官的发育逐渐完善,正确发出全部语音的条件已经具备,三四岁时发音机制已开始定型,以后再发别的音,就容易有口音,一个人在婴幼儿期没有掌握正确的发音,以后进行补偿教育就困难多了。婴幼儿在掌握词汇方面,由3岁的800~1000个词,发展到6岁的3000~4000个词。在掌握语法方面,由掌握简单陈述句的语法形式,发展到掌握多种句式(并列句及主从复合句等)的语法形式。在正确教育下,幼儿入学前就能自如地运用口语表达自己的见闻、愿望、情感等。如果婴幼儿在发展语言的关键期没有条件学习口语,以后就不能真正学会说话。众所周知,7岁的狼孩回到人类社会后,开始学习说话,经过几年的训练,只记住四五个单词。这个实例说明,婴幼儿语言的发展如错过了时机是难以弥补的。因此,学前期的语言教育在家庭和幼儿园中,应该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其成果对人的一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image.png

  (四)情绪、情感的发展

  情绪、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若符合需要,就产生愉快的体验;反之,则产生不愉快的体验。

  幼儿的情绪是成熟和分化的结果,新生儿除了恬静的状态外,所谓情绪,只不过是一种激动的状态而已,此期的情绪是未分化的、笼统的、无特别形式可辨的。谢尔曼曾用四种不同的刺激情境(针刺、过时不喂奶、束缚其手脚的运动、身体突然失去支持)来引起新生儿的情绪反应,结果一律是大哭。随着年龄的增加,幼儿的情绪自原始的基本状态经过不断的分化后,会产生多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情绪。

  幼儿最初出现的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情绪中涉及社会性交往的内容逐渐增多,引起幼儿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也逐渐增加。从情绪和情感所指向的事物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呈现日益丰富和不断深刻的趋势。

  幼儿由于年龄小,抑制过程较弱,因而情绪不稳定,缺乏控制的能力,常表现得过分强烈,且比较外露;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情绪过程的自我调节日趋加强,情绪的冲动性减少,稳定性增加。情绪情感从外露转变为内隐。幼儿的高级情感,如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在一定的年龄阶段也开始发展,且逐步丰富和加深。

  幼儿情绪的发展对其早期的社会性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许多研究表明,婴儿的情绪表现具有影响照看者行为的交流功能,如早期出现的微笑或者好奇的表情,使照看者明白他愿意并渴求与其建立社会关系;婴儿的愤怒则表示照看者正在做的事情让他不高兴,可见,婴儿的情绪表达促进了婴儿和他们的照看者的相互了解。

  另外,幼儿的情绪、情感的发展对其个性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长期的压抑或者不适当的表达,都会使幼儿产生消极的心理体验,从而影响身心的正常发展,甚至导致各种疾病。

  (五)个性的发展

  个性是一个人全部心理活动的总和,是一个人比较经常、稳定、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这种特征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个体的各种心理过程、各种心理成分发生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幼儿在2岁前,各种心理过程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不可能组成有机的心理活动系统,因而不可能形成个性。到2岁左右,个性逐渐萌芽,即各种心理特征有了某种倾向性的表现,但还未形成稳定倾向性的个性系统。3~6岁是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明显地出现个性所具有的各种特点,个性的各种成分,特别是自我意识和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已经初步发展起来,同时,各种心理活动不仅已经结合成为整体,而且表现出明显的稳定倾向性,形成了各人独特的个性雏形。每个幼儿在不同场合、不同情景,对不同事件,都倾向于以一种自身独有的方式去反映,表现出自己独有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幼儿在学前期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是其个性的核心成分,所形成的个性虽然只具雏形,还未定型,但对幼儿一生健康个性的形成,特别是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般而言,幼儿个性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通过主体的不断内化过程而逐渐形成的。但由于幼儿个性还未定型,故容易受到社会文化环境中的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其个性发展受到损害,发生人格的偏离。所以,创造良好的环境,尤其是心理环境,从小注重对幼儿个性的培养,是保证幼儿健全人格的重要前提。

  幼儿心理的发展同其身体的生长发育相似,也存在共同的发育模式,发育总趋势一致,但同时个体间又存在较大差异。

  个体间心理发展总趋势一致,表现为幼儿心理发育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心理发育的阶段性体现了每一阶段的本质特征。心理发育的连续性,体现了阶段之间不是台阶式的突然中断和全新开始,即后一阶段的发展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可以有前一阶段的特征,同时又孕育了下一阶段的特征。

  个体间心理发展总趋势一致还表现在幼儿心理机能的发展是按由低级向高级的顺序发展的。具体地说,心理发展遵循了如下的顺序:感知一运动一情绪一动机一社会能力一抽象思维。在发展过程中,尽管个体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在正常情况下,发展的顺序不变。

  幼儿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发展速度、成熟类型和性别等方面。如果某一幼儿与正常幼儿在某方面发展差异过大,那么,即可能表现为心理发展的障碍或者异常。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性】相关文章:

兰花的特性和品格12-27

狮子座特性详解12-23

火星落在水瓶座的恋爱特性12-28

十一岁儿童心理教育12-20

3—4岁儿童心理特征12-28

人的身心发展12-24

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12-28

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12-28

儿童注意的发展特点12-28

幼儿需要的发展特点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