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朵朵女性网>育儿> 什么叫小孩子脾气

什么叫小孩子脾气

时间:2021-12-25 15:06:08 育儿 我要投稿

什么叫小孩子脾气

  什么叫小孩子脾气,现在好多小孩被家长惯的非常任性,但是在家长惯孩子后,基本就管不了孩子了,对家长经常哭闹,家长总会说这是小孩子脾气,那么,什么叫小孩子脾气?

  什么叫小孩子脾气1

  想发脾气就发脾气,想乱来就乱来,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完全不需控制自己,凭自己的性子去做事,这就叫小孩子脾气。

  小孩脾气大是什么原因

  1、父母教养方式欠妥当。过分溺爱也可能导致孩子爱发脾气。当孩子偶然发脾气时,父母可能因为孩子还小,发脾气的小摸样很可爱而表现出某种欣赏的态度,那么孩子发脾气的行为不仅得不到遏制,反而会因此滋长,形成恶性循环。

  2、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出现问题。 触摸、摆弄、甚至用嘴尝尝喜欢的东西,这对于孩子来说都是极为自然的行为,也是他们探索外部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出于对孩子健康安全等方面的考虑,父母可能会对孩子的这种自然探索行为进行限制。

  3、父母的言行影响了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孩子的内心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的言行、举止、性情、脾气、动作等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image.png

  孩子脾气大怎么办

  1、对待孩子要有耐心。对待孩子需要多大的耐心,只有做了父母才能了解。当你们精心准备好大餐,他却一口都不吃;当你有一大堆事等著他入睡以后再做,他却无论如何不肯睡;

  2、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即使父母,也无权要求他们事事按照你的意愿来做,即使你是为了他好。比如:你认为他该睡觉了,你一定要他把一碗饭全部吃掉,或者你一定要让他放下手里的玩具去做你要他做的事强加的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小孩脾气大是什么原因?有的时候家长惯孩子却不知道孩子的脾气是怎么来的,其实在家长惯孩子的同时,孩子就会产生一种叛逆的心理。因为在孩子的心理就认为不论孩子做什么,家长都可以给他摆平一切。所以平时家长该严厉管孩子的时候不要心软,因为有的时候是在害孩子。

  什么叫小孩子脾气2

  发脾气的小孩,到底在“说”什么

  孩子的脾气从哪来?

  宝宝暴躁性格的养成,首先有遗传因素,爸爸妈妈中有一方性格比较急躁,宝宝性格也会相对急躁。或者,在家庭生活中,宝宝看到大人中有一方性格急躁,会自动的学习和模仿。

  1、孩子的脾气从哪来?

  宝宝暴躁性格的养成,首先有遗传因素,爸爸妈妈中有一方性格比较急躁,宝宝性格也会相对急躁。或者,在家庭生活中,宝宝看到大人中有一方性格急躁,会自动的学习和模仿。

  案例:

  阳阳妈妈由于工作忙,阳阳交由姥姥姥爷照顾。最近阳阳妈妈发现,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而且每次发脾气都很爱摔东西。

  观察后发现,阳阳姥爷姥姥的相处方式就是一言不合就暴躁,一生气就摔东西,手里有什么摔什么,久而久之阳阳也学会了

  孩子所有的行为都是模仿来的

  宝宝发脾气、哭闹摔东西,很可能是有需求要表达,年龄较小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发育不完全,冷了、饿了、病了、困了等不能表述,只能用哭闹来表达,传递给妈妈“我出现问题了,妈妈我需要你的关注”

  当孩子年龄稍微大一点,可以用语言清楚表述,或者应该学会控制情绪的时候,你没有教会他用语言或者学会控制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或满足自己的需求。那么这个时候,他能想到的唯一的方法就是通过摔东西、发脾气哭闹,获得你的注意。

  示范案例:

  “妈妈,我今天能吃糖吗?”

  “可以吃糖,因为你昨天帮助妈妈扫地,答应奖励你一颗”

  “对呀对呀,那我可以吃几颗呢?”

  “今天只能吃一颗糖,吃多了会牙齿痛。对吗”

  “嗯,好那就吃一个”

  提前建立规矩,让孩子明白规则

  规矩提前说清楚,让孩子明白遇到这些事情我不能这么去做,即使我哭闹撒泼也不会得到满足。记住,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一定满足你给TA的承诺,不要觉得“给不给都两可”

image.png

  2、孩子发脾气,在说什么?

  其实孩子需要的是理解

  很多时候,孩子会因为很小的事情闹脾气,这个时候,“事情”更像是一个导火索。在孩子发脾气的当下,他们真正需要的不是物质上的被满足,而是情感上被理解。

  案例:

  已经要睡觉了,3岁女儿要吃饼干,妈妈打开罐子发现里面只有一块饼干了,于是拿出来递给女儿,谁知孩子刚接到手里,饼干就碎成了两块。

  看着手中的饼干,女儿马上就变了脸,将饼干扔到地上,并大声哭了出来:“你把我的饼干弄坏了,赔给我。”

  这种时候,一些家长会努力给以孩子物质满足,希望孩子停止哭闹。如此一味满足,很容易养出一味索取、且无法等待的小孩。

  另外一些家长会觉得孩子不可理喻,因此生气。比如会说教:“家里没了,这么晚,又不能出去买,我怎么赔你啊?碎了不是一样能吃吗?”,或者贴标签:“你怎么这么无理取闹”,或者干脆冷处理。

  可是这样做孩子很可能依旧不依不饶,甚至会就地打滚。这些家长,同样未看到孩子发脾气的当下,内心到底在体验着什么,又渴求什么。

  示范解决:

  妈妈神秘的说:“嘘,你听。”(理解并接纳孩子此时追求完美的敏感期特点,保证情绪的稳定平和)

  孩子抽抽搭搭地问:“听...听什么?”

  妈妈假装将耳朵凑到饼干跟前,仔细听了一会,说:“两块小饼干在说话呢。”(游戏化将孩子注意力转移)

  孩子的好奇心成功地被激发了起来,于是停止了哭闹,问道:“小饼干在说什么呢?”

  妈妈又假装听了听,然后说:“小饼干啊在说我们没有被摔坏,不过要赶快把我们吃到肚里哦,这样我们就能继续在一起了。”

  孩子一听,赶紧拿起饼干,狼吞虎咽般吃到肚里,然后问:“妈妈,快听听小饼干在一起了吗?”

  妈妈配合地将耳朵凑到女儿小肚子上听了听,然后说:“在一起了,小饼干拉着手呢。”女儿开心地笑了(从故事和想象层面满足孩子对于完美敏感期的追求)

  很多父母不明白:孩子有事为什么不能好好说,总是要大闹一场?这是因为,越小的孩子,越倾向于用“行动”来表达情绪和行为(如高兴了就开心大笑,生气愤怒了就会哭闹、发脾气等)来告诉我们,他们的内心世界发生了什么。

  若家长不知道如何破译孩子的行为密码,就很难真正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也就无法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比如面对例中的这个孩子,大人可能会觉得她故意为之,或是太挑剔、太浪费。但了解的父母就能明白,孩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她正处于完美敏感期的缘故。

  对孩子来说,饼干碎成了两块,她的内心是真的非常难过和痛苦的,所以才会哭闹。

  没有从来不发脾气的孩子,发脾气的孩子自身同样很苦恼:“妈妈怎么不懂我、不帮我呢?”“我真的很无助、很绝望。”父母若再责备孩子,或是逼迫孩子接受当下,可能破坏的,就是孩子正在建构的内在世界了。

  3、面对发脾气的孩子,该怎么办?

  耐心听完6个问题,其他都是废话

  事实上,在面对发脾气的孩子时,父母若能很好地看到:大哭大闹也好、躺地上打滚也好,都是孩子发泄和表达情绪的一个途径。

  这也就比较容易接纳孩子的发脾气行为了,且不容易跟着孩子着急上火,并能在孩子发脾气时,较为轻松地帮孩子学会自我调节和控制:

  第一个问题|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许多家长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的凭直觉下判断,“一定是你先打小伙伴了,人家才会打你”、“一定是你做错事情了,老师才会处罚你” 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TA的角度说说事情的经过,很可能冤枉孩子。况且,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即使真的是TA的错,TA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更容易理解自己的错误。

  第二个问题|你的情绪怎么样?

  脑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情绪强烈的`时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脑部吸收。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情绪激动的时候,别人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要等到他心情平复以后,才能冷静思考。

  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听得进去我们的话,我们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让他的情绪有个出口,等孩子足够冷静后,再说其他事情

  第三个问题|你想要怎样?

  这时,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先不要急着教训TA,而是冷静的接着问TA!

  第四个问题|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

  在这个阶段,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脑力激荡,想各种点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恶心的、幼稚的……脑力激荡的重点就是允许任何看似无稽的想法。这时候不论听到什么,都暂时不要做批评或判断。等到再也想不出任何点子的时候,就可以问他!

  第五个问题|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呢?

  让孩子自己一一检视,每个方法的后果会是什么?你可能会很讶异的发现,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后果。如果TA的认知有差距,这时候就可以跟TA好好讨论,让TA明白现实真相。这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沟通机会,但是要避免说教,只要陈述事实就可以了。

  第六个问题|你决定怎么做?

  孩子一定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状况,如果他了解后果,通常会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选择。即使他的抉择不是成人期望的结果,也要尊重孩子的决定。成人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能先问他怎么决定,然后又告诉他不可以这么决定。这样子,他以后再也不敢信任你了。何况,就算他选择错误,他从这个错误中也可以学习到更珍贵难忘的教训。

  第七个问题|你希望我怎么做?表示支持

  等到事情过去之后,问他最后第八个问题:“结果怎样?有没有如你所料?”或是“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选择?” 让他有机会检视自己的判断。

  如此练习几次,孩子就会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需要我们操心了!

  什么叫小孩子脾气3

  孩子的脾气性格和什么有关?

  脾气和性格,到底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塑造的,是一个争议了很多年的事情。有的科学家(约翰.洛克)认为,每个人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而有的(威尔逊)则说,社会行为几乎完全是由基因塑造的。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有一个长达30年追踪研究,探讨了一出生就被两个不同家庭收养的同卵双生子,在他们成年后,人格、嗜好、成就等表现有何不同。

  研究发现,先天基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一半一半。通俗一点说,基因是个建筑的蓝图,像一个大房子,而后天的环境决定了大脑中神经回路的连结,就好比这个房子里怎么布置,如何装饰。

  两个差不多一样的婴儿,慢慢长成了差异明显的孩子,然后是性格迥异的成人。这个过程中,最大的影响因素不是天资,而是成长环境。

  台湾著名的教育家、脑科学专家洪兰博士就说过:“好孩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教育。”她所说的教育不是教孩子知识,而是指孩子的养育和成长环境。

  0-6岁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早期的成长阶段,特别是0-6岁,是性格形成的关键阶段。我们民间也有“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的说法。

  在0-6岁这个阶段,孩子有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对他至关重要。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童年阶段是孩子一生情绪、情感的底色。有什么样的家庭,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这可能跟我们之前的认知很不一样,3岁的孩子还没有记忆,6岁的孩子还不太懂事,成长环境是如何影响他的呢?

  孩子在童年时期,大脑还没有发育好,没有逻辑能力,记忆能力也有限,但是,这个时候却是一个人发展情绪情感以及依恋关系最重要的阶段。

  这就好比我们来到一个新的环境的第一印象,我们是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的,它安全吗?它友好吗?我们受欢迎吗?我们会被善待吗?这种初始认识不是依靠大脑去分析,它们全部都是来自身体的感觉。

image.png

  我们每一个人,在生命之初,都有这种感觉能力。父母是什么样的,父母如何对待我,这是孩子对人类社会的第一印象。

  如果父母面带微笑,宽容接纳,认可和欣赏这个孩子,孩子会感觉到周围的环境是安全的,身边的人是可靠的,自己是受欢迎的;如果父母总是批评他,指责他,打骂他,孩子会感觉到这个环境非常危险,身边的人总是让他很难受,他自己不够好,他不被接受和欢迎。

  父母脾气差,孩子脾气一般也不好,看上去好像是孩子遗传了父母。其实真正起作用的不是上天注定的DNA遗传基因,而是父母对孩子的养育。

  一方面,父母对待孩子简单粗暴,孩子被“喂养”了很多负面的情绪和感受,这些东西是不会自然消失的,它们都汇集在孩子的内心深处。

  另一方面,孩子自然而然地学习了父母表达情绪感受的方式,比如说指责别人,或者打骂攻击别人。然后,孩子用这种从父母那里学来的表达方式,把内心积聚的情绪和感受表达出去了。

  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地造就了孩子,成为了孩子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方式。

【什么叫小孩子脾气】相关文章:

小孩子的脾气是天生的吗12-16

孕妇发脾气有什么危害12-21

什么叫工薪阶级12-21

什么叫恐慌症12-21

什么才叫真爱12-22

什么才叫爱?12-22

真爱是什么什么叫真爱12-22

什么叫兴趣爱好12-22

女孩叫雅什么好听12-21

关于什么叫有氧运动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