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朵朵女性网>育儿> 不要让孩子成为啃老族

不要让孩子成为啃老族

时间:2021-04-14 13:05:41 育儿 我要投稿

不要让孩子成为啃老族

  不要让孩子成为啃老族,孩子的成长受环境影响很很大,要学会给孩子减负,对于成长问题更有利于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认真教育孩子的人终会有所收获。下面跟大家分享不要让孩子成为啃老族。

不要让孩子成为啃老族

  不要让孩子成为啃老族1

  听到了一位无奈母亲的抱怨,“面对心安理得啃老的孩子,我该怎么办?”对于目前心安理得的啃老族群日趋壮大的社会现象,啃老原因是多元的,但从根本上反映的还是父母对子女独立性方面日常培养的缺失,这其中还包含着责任感、挫折教育、消费理财观念的缺失。

  观点:啃老的本质

  最近十余年,“啃老族”一词在中国的都市中开始流行。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30%左右的青年基本靠父母供养。“啃老族”的出现,除与严峻的社会就业形势,以及以应试为导向的学校教育等有一定的关系外,其较突出的问题是:

  1、缺乏独立性。

  “啃老族”绝大部分源自最初几代独生子女,这些孩子多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长大,依赖感严重,总是不想长大。他们在精神上始终没有“断奶”。

  2、缺乏责任感。

  中国父母基于亲子血缘关系,对自己的子女有着强烈的利他精神,造成了多数孩子在家中没有自己的劳动岗位和应该承担的家庭责任。

  3、缺乏锻炼。

  一些父母总将自己当做子女的坚硬外壳,造成了一些孩子不懂人际交往,不能承受挫折与压力,不肯吃苦,高不成低不就,逃避现实。

  4、缺乏合理的消费理财教育。

  中国父母给孩子零用钱一般都很随意,缺乏必要的管理和教育,孩子不懂赚钱的辛苦与不易,并在超前消费、过度消费、享乐消费、炫耀消费等思潮的影响下,追逐名牌和攀比消费,导致没有工作也要啃老消费,或有工作的也因难以自我满足进而“啃老”。

  支招:引导孩子“独立”5原则

  父母应尽早调整自己的育儿观念,从孩子小的时候有目地、有计划地进行独立精神、意志品质、吃苦精神方面的培养,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有效地杜绝啃老现象继续蔓延。

  1、培养自立的人格、不怕困难的精神。

  为了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从小要让他们养成自己能干的事自己干,要尽早让他们明白“依人者自危”的道理。对孩子不要过分溺爱,事事包办代替。不要让孩子养成不动手、动脑,习惯于依赖的习惯。此外,要注意培养孩子吃苦、不怕困难的精神。如要求孩子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并指导他们一步一步地完成,决不能半途而废;要求他们改正缺点或不好的习惯,这常常需要他们付出更多的意志努力。

  2、培养家庭观念。

  “啃老”现象揭示出的另一层原因还有----孝爱长辈观念的匮乏。对此,家长应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对孩子有所要求:听从长辈的教导,珍惜和体贴他们的劳动,不打扰他们的工作或休息,有什么愉快或苦恼都愿意对他们讲,并取得他们的支持与帮助,对长辈信赖等等。此外,还应向孩子灌输亲人间的彼此关心惦念,有好东西要大家分享,有困难时一起担当等等观念。

  3、培养社会责任感。

  职业的选择是与孩子的理想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孩子的前途又是与其社会责任感联系在一起。因此,首先应该培养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其次可通过阅读人物传记,使孩子从伟大人物的品质中汲取营养,激发孩子向榜样学习。此外,还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考察社会,让孩子接触社会,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 重视金钱观和人生观教育,尽早进行职业规划。

  学校和家庭要重视对孩子进行金钱观、人生观和职业规划的教育。可经常带孩子去参观企业、到职业学习乐园学习,积累对各种职业的感性认识。或在课余时间做一些兼职及社会实践工作,使他们在努力工作赚钱中了解金钱与劳动的关系,懂得珍惜,学会付出努力。同时,父母还要引导孩子多思考,让他们思考如何拥有健康人生这样的问题,引导他们努力追求积极的有意义的生活,而不被金钱主宰。

  5、 从小对孩子进行系统的理财教育。

  理财教育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正确的理财价值观,基本的财务知识,基本的理财技能。理财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但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的最好途径是实践。建议家长通过让孩子购买物品、打工、辨别品牌等实际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学习理财。此外,父母还可每月按时给孩子发放固定数额的零花钱,要求孩子每月制定预算、按比例储蓄,并随时记录开支情况,帮助他们学会计划消费,量入为出,避免超前消费、冲动消费,并形成一定的储蓄习惯。

  不要让孩子成为啃老族2

  你总怪孩子长不大,到了一定年龄还是生活不能“自理”?而有时候可能就是当妈的太能干,手伸的老长,管的太多,替儿子承担了本该承担的责任。

  我家邻居家里很典型,之所以说典型,是因为女主人和阿姨。和阿姨今年60岁,和我妈从一个家属工厂退休下来,两家离得近,出了门,转个身就到我家,加上和我妈是老乡玩的好,所以两家来往的挺勤。和阿姨心直口快,说话干脆利索,这几年我在外地,老妈觉得孤单,常常找和阿姨聊天。

  那天,和阿姨来做客,客厅里她和老妈说的几句话飘到了耳朵里:“都一年了,就在家里打游戏,养狗,不出门,这可怎么办?”

  和阿姨走后,我问老妈:“阿姨说谁呢?”“还有谁?小志呗。毕业两年了,工作还没稳定,现在在家歇着呢。”小志是和阿姨家的儿子。

  “小志到现在没工作?”我有些诧异,印象中小志一直是和阿姨的骄傲。

  “我从不让小志干家务活,他也从来不出去和不好的同学接触,和他同届的,你知道的,就考上他一个本科,哎,就是人太老实了,……”一次,和阿姨拉着小志来串门,说要我帮忙给小志找个工作,她一直吧啦吧啦地说,没有注意到一旁已经成年的儿子的头越来越低。

  我问小志想找什么样的工作,他头也没抬地说:“随便!”后来大概觉得不太礼貌,补充说:“我一直在努力找,之前也找到过,但是人家让我去的工作我妈都说不行。‘这个不够稳定’,‘那个工资不够高’,‘你会这么想?是因为你还小,以后你就后悔了’。他们总是管我,弄得我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上了班也是问东问西,上次还找到我公司去找我主管了,弄得我也干不下去,干脆就不去找了,耳根清净!”

  我没想到实际情况是这样,就问他妈妈:“阿姨,小志喜欢你这样管他吗?”和阿姨确定地说,“我这样还不是为了他好!怕他吃亏啊!”

  其实小志和和阿姨的相处模式在生活中不是少数。亲子关系中,父母往往用难以被察觉的方式在控制孩子,尤其在我们的文化中,孝顺、听话被视为儿童优秀的品质和孝道的体现。

  这样的父母常说“我是为你好”,承诺只要孩子无条件服从,就会给到很多优厚的待遇,而在情感上很少考虑孩子的需求和意愿。“我是为你好”的话里隐含的意思却是“你必须听我的”,完全不给选择权。

  如果你抱怨或是顶两句嘴,他们觉得很伤心:“关心你还成了错了?!”有的父母经常会说:“我是因为太爱你、太在乎你,才管你这么多的。你要不是我孩子我管你干吗?”久而久之,孩子则会内化这种认知,将关爱和控制等同,完全失去了自身的主见。

  最后容易出现的情况就像上文说的那样,小志确实被妈妈培养“老实”了,“老实”得没了主见,更没了追求!到头来,当妈的难过操心,最悲哀的莫过于孩子。

  家长对孩子的爱是毋庸置疑的,但当我们溺爱孩子、代替他做所有的事的时候,恰恰是以爱的名义去伤害他的行为。

  孩子认识世界和自我的过程,需要通过和周围的互动来进行。家长们为了自己省事省时间包办代办的结果就是自己操心受累,还阻碍了孩子的良性发展,让孩子过于依赖家长,不仅磨灭了独立的意志,更养成了懒惰依赖的坏习惯,直接阻碍孩子发展自我,认识世界。

  一个被父母保护起来的孩子,如何和周围互动?他听不见不同的声音、触摸不到周围的冷热,如何能看清自己的位置?这样的孩子即便降生在一个物质优裕的家庭,却一直戴着精神枷锁成长,会逐渐磨灭了独立的意志、社会交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小志有深深的无助感,这是源于过去他的母亲过多地操纵了孩子,导致自身各种非智力能力得到了制约,以至于解决问题的足够的能力与方法没有得到锻炼。

  心理上有一个“习得性无助”的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从“电击狗的实验”中提出的,映射在人身上的表现就是:当一个人多次努力并反复失败,形成了“行为与结果无关”的信念后,可能就会将这一无助的感觉过度泛化到了一切情境中,甚至包括那些本可以控制的情境,于是最常用的口头禅就成了“我不行”。

  比如你上小学的时候,因为某些偶然的因素导致你的作文得分一直稳定在60分,那么你就很可能习得性无助地给自己形成一个暗示——“我作文不行”,于是工作后一切与书面有关的内容——写文案、写PPT等,你都会第一反应冒出“我不行”的念头,渐渐地因此而丧失自信,进而失去很多机会。

  长期在家长的控制下成长的孩子,父母以爱的名义一味地反对孩子自治,哪怕是早已成年,也会在遇到困难时,下意识地浮现“我不行”,体会到巨大的被吞噬和淹没感,并无法成为真正的自己。

  著名教育专家卢勤老师曾提出过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我们究竟应该留给孩子什么,我们是把财富留给孩子,还是把孩子变成财富?”

  关于这个问题,我相信所有父母心中都是有答案的。实际上却是,父母能量越大,对孩子自由的剥夺越多,出现的后果就越严重……作为优秀的社会人,这是生产力;作为强权家长,则是破坏力。

  怪孩子长不大,到一定年龄,却仍无法把控自己的基本生活?有时候可能是当妈的太能干,手伸的老长,管的太多,替儿子承担了本该承担的责任。导致孩子会怀疑自己,担心自己没有足够能力养活自己,焦虑地生活下去。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成为员工,就容易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遇见自己需要做决定的时刻,他却不会选择,影响了发展自我,认识世界。

  所以,既然我们没办法保护孩子一生一世,我们就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孩子用合适的方法和态度面对生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尽力的保护,也要适度的放手。

  相信孩子会勇敢迈出自己的步伐,一点点的把生活,以及生活中的困难、挑战和解决问题后的满足感、成就感、都交还给孩子。

【不要让孩子成为啃老族】相关文章:

孩子学习不专心怎么办01-17

孩子跟大人赌气不上学咋办01-10

水瓶座成为父母后是怎么教导孩子的01-20

如何改掉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01-13

孩子不理睬父母不沟通怎么办01-09

有必要让婴儿学英语吗01-19

怎样解决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01-15

不要让加班变成理所当然的事01-08

不要让猫咪一直吃软粮01-15

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该如何治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