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朵朵女性网>育儿> 家庭规则助儿健康成长

家庭规则助儿健康成长

时间:2021-12-15 11:05:55 育儿 我要投稿

家庭规则助儿健康成长

  家庭规则助儿健康成长,面对不易解决的问题,孩子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才能更好培养孩子的能力,认真教育孩子的人终会有所收获。下面分享家庭规则助儿健康成长方法。

  家庭规则助儿健康成长1

  促进安全的规则

  孩子当然需要规则来保证他们的安全。并且这种安全包括身理上和情感上的安全。身体上的安全规则包括“坐在沙发上(不要站起来)”和“当妈妈在洗澡时,别开门”。情感上的安全规则可能包括这样的情况,“用温和的语气说话”,当孩子感到安全时,他们会集中精力探索他们自己的才华和环境。

image.png

  促进道德的规则

  创建规则给了你一个向你的孩子灌输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机会。你应该创建这样的规则,像“永远说实话”或“当你伤害到别人时,要说对不起”。这是至关重要的,你的孩子们将通过观察你的行为来模仿你。

  形成习惯和例程的规则

  当孩子们有一个例程安排时,他们会做得非常好。因此,应该有一些规则让孩子每天养成健康的习惯。例如,“早饭后刷牙”或“把你的脏衣服放进篮子里”。创造健康的习惯和常规例程有助于减少家庭斗争。当孩子们知道他们从学校回到家时应该挂上外套,他们应该在晚饭后做家庭作业,将可以减少很多的争论。

  促进社会技能的规则

  孩子们也需要一些规则来教他们社会技能。例如,“和你的弟弟分享你的玩具”或“轮流玩这个游戏”,另外,教孩子们与他人互动的适当方式。

  做好准备面临现实世界的规则

  这些规则教孩子生活技能,这将帮助他们在离开家之后可以很好的自理。教他孩子们关于钱的知识,这样他们就可以学习如何保存并明智地花钱。

  家庭规则助儿健康成长2

  一、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规则教育观念

  在我们身边有两种类型的妈妈,一种是解放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做自己;另外一种是严格要求孩子,让孩子快速奔跑。同一个中国,同样焦虑的妈妈。第一种妈妈会担心自己所采取的教育方式过于松弛,使孩子的发展落后于同龄人;第二种妈妈则会质疑自身教育方式带来的紧迫感,会破坏幼儿的发展天性。

  妈妈们对于自己教育方式的怀疑与焦虑,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孩子们的个性发展。其实对于幼儿的教育应遵循张弛有度的原则,要有分寸感,使幼儿能够严于律己的同时也能适时放松。童年是一个让人羡慕的年龄段,处于该阶段的'孩子无拘无束,天真可爱。他们对世界充满了疑惑与好奇,是变幻无穷的时刻。

image.png

  抉择与判断、探索与疑问、无知与求知,人的一生会存在矛盾,会不断面临抉择。这些抉择与判断将成为一生的课题,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来体悟。因此在童年期要给幼儿充分的自由。但是这里的“自由”可不是“放任自由”,而是有分寸的“自由”。分寸这个词语我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得到,也知道它所包含的含义。

  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分寸就需要家长明白与区分好该与不该。若爱就好好爱,正确爱,不要溺爱。家长应尽可能为幼儿创造可以自己体验、学习的环境,避免包办代替,让幼儿在实践中理解与体验生活规则的意义与内涵,比如让幼儿自己收拾房间、洗衣服等。

  这些属于生活规则的一些内容本来就应该得到重视,而不是舍不得让孩子做,舍不得让孩子辛苦。其实舍不得对孩子才是危害,才是最不利于孩子发展的。父母应在幼儿遇到困难时正确发挥自身教育作用,给予鼓励与支持。

  另外对于祖辈家长来说,主要就是要父辈和祖辈进行沟通,形成一致性。父辈与祖辈在幼儿的教育问题上应达成一致,父辈应与祖辈加强沟通,避免过分独断,而祖辈也应更新自身教育理念,在有分歧时应相互谅解,彼此听取可行性意见,借鉴祖辈中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采纳父辈科学的教育观念,共同进步。

  并从书籍报刊、媒体等渠道学习新时代先进的教育理念。当然也可以让老人周围的同事帮助其分析,或者让孩子老师委婉地给出建议。父母对孩子的爱就像手中的细沙,握得太紧,反而流失得更多。我想松紧有度才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样子。这也是家长应该树立的正确的教育观念。

  二、家长要掌握科学的规则教育知识

  1、规范的教育方式

  (1)、家长平时减少唠叨和无效指令

  “别对我唠叨不休,否则我会装聋作哑。”这是家长反复说教时孩子的心理活动。想让幼儿听话,成人要会说话。家长在说话的时候要一语中的。关键的问题特意强调,不关键的问题不要絮絮叨叨。“不”这个字要出现得恰到好处。

  唠叨不但起不到效果,而且还会让孩子厌烦,所以家长对于具体事件的规则要简单具体、明确的说清楚,平时的生活中不要反复重复同一问题,甚至说的多了孩子都急了。家长要做到懂孩子所想,想孩子所需的原则,尽可能地了解孩子,做孩子最好的家长朋友。

  (2)、家长要创造温暖的物质与心理环境

  环境对孩子的作用显而易见。环境包括物质与心理环境,对于家庭中规则教育,也要给幼儿创建优良的物质与精神环境。首先家长要创设与幼儿年龄相匹配的物质环境。

  幼儿生活在家庭中,如果周围的物质不符合幼儿的特点,比如吃饭的桌子太高,椅子太矮这样不适宜孩子身高,那孩子吃饭的时候就不舒服,难免会把饭洒在桌子上,这并不是孩子不遵守规则,而是家长创设的环境不合适。

  再比如孩子经常会有一个现象,就是玩完玩具不懂得放回。那如果是因为玩具没有固定的放置区,每次想玩就随便找,那孩子是没法做到合理取放的。其次家长可以给幼儿一定的环境提醒。像幼儿园那样在洗手的地方贴上小标志,明确洗手的几个部分。这样的小标签会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受到影响。

  可见好的规则教育需要家长在和孩子协商后共同制定规则,通过家长创设的良好物质环境达到坚持,达到遵守规则,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并逐渐由外化转为内化。家长很多时候会忽视幼儿给出的微弱反应,这些需要父母细心观察与持续的关注,家长要为幼儿建立温暖舒适的心理环境,为幼儿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例如搭积木时孩子可能由于多次失败就丧失信心,有时会用大喊大闹的方式宣泄情绪。这时家长如果对孩子进行呵斥,那孩子就会特别无助。如果变呵斥为呵护,去亲自示范,逐步引导孩子搭建,让孩子跟随自己做动作,孩子就会将暴躁转为安静。还有一个例子是关于孩子用筷子敲桌子。

  这时候家长不要强烈制止,要灵活地抓住教育契机。让孩子知道桌子上是不允许敲筷子的,但是要是他有新发明,就为其选择匹配的环境,释放孩子的天性,支持鼓励幼儿在这一环境中的“发明创造”。这样既保护了孩子幼小的心灵,又让孩子尝试了新的事物,并体验到了创造的快乐。

  2、良好的人物榜样

  爱模仿是孩子的特点,陈鹤琴在《家庭教育》一书中提出:“既然幼儿喜欢模仿,所以当父母的不但要以身作则,为其树立优良的榜样,而且要创设环境以支配幼儿的模仿。”看看父母的做法,不让幼儿做手机的奴隶。结果呢?自己每天拿着手机不放。即便是在进餐,也要时不时地翻阅一下。

  这样的示范不仅无法阻止幼儿的不规则行为,而且反而会强化幼儿的不良行为。家长都不按规则执行,幼儿自然可以学习家长,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自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句话是主持人董卿在接受采访时谈及到初为人母、继续成长时说过的话。

  确实好的父母,并不是说就要给孩子留下多少房子,多少金钱,而是身体力行地教会他们终生受用的习惯,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正如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的那样,教育的本质就是习惯,也正是因为这些习惯,这些看似很小的事,却可以成就一番大事。

  在家庭规则教育路上,父母就是孩子的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造成一辈子的影响,进而影响幼儿的成长轨迹。看似简单的四个字,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首先在言行上它需要家长做到与幼儿勤沟通,多交流。

  其次在实际行动上它需要家长为幼儿做出榜样示范,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将言传与身教结合,在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的路上才能绽放光芒。再好的名校,都不及父母的言传身教。我曾了解到几则有关家长的行为,他们感动了大众的家长,给我们上了最好的一课。

  、

【家庭规则助儿健康成长】相关文章:

如何健康成长12-20

过动儿的特征和家长如何协助过动儿12-19

温肾助阳的食物有哪些12-17

新生儿黄疸图片12-22

产后新生儿护理12-17

12306退票规则12-16

新生儿喂吐奶12-22

怎样给新生儿喂奶12-21

新生儿频繁让奶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