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朵朵女性网>育儿> 口吃儿童的心理护理

口吃儿童的心理护理

时间:2021-08-11 09:33:19 育儿 我要投稿

口吃儿童的心理护理

  口吃儿童的心理护理,每个家长都十分关心孩子的问题,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但是有的儿童会患上口吃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口吃儿童的心理护理知识吧,希望对大家能够有帮助。

  口吃儿童的心理护理1

  1、让孩子多听一些表达流畅、声音优美、简洁明确的语言,如儿童故事、幼儿诗歌等。父母可以神情自然地跟着孩子一起讲,一起念。

  2、正确示范。父母多与孩子耐心、细心地谈话,多做示范,少做纠正,消除孩子的心理压力,让他在说的过程中从心理上轻松地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纠正。

  3、与孩子说话的时候速度可以放慢一些。如果孩子一时没接上来,也不要急着提醒,父母可以自然而然地继续往下说,使孩子沉浸在自然交谈的气氛中,久而久之,口吃带来的心理压力就会缓解甚至消除。相反,“你看,怎么又口吃了!你不能想清楚,把一句话一下子说完吗?”父母这样的纠正方法恰恰加强了孩子说话的心理压力。

  4、帮助孩子确立纠正口吃的信心。设法让小伙伴们不要嘲笑他,对孩子表现出耐性和信心,不要急躁。

  需要提醒的是,孩子非经常性的,短暂的言语重复现象或口误性言语停顿不应视为口吃症,随着年龄增长和智力发展,会自行痊愈。这时候,父母千万不要神情紧张地面对孩子,甚至斥责他“怎么这样说话”,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真的导致口吃症。

image.png

  孩子患了口吃试试心理矫正法

  1、正确示范法:父母可以用一种和蔼温柔的表情和态度,从容不追地说出一句话,让孩子跟着学一遍。孩子如果讲不好,切忌急躁,应耐心引导。孩子稍有进步,马上给予赞扬和鼓励。

  2、唱歌朗读法:口吃的孩子唱歌或朗读课文时并不口吃。这是因为这种语言活动中的节奏感使然。您可以有意识地和孩子一同唱歌、背课文、说儿歌,使其掌握语言的节奏。再进一步引导他以读课文的节奏来说话,一点点地过渡。

  3、缓慢对话法:孩子说话时,让他慢慢讲,特别是开头第一句,甚至头一个字,更要一慢再慢。父母耐心地倾听,不要用插话代替孩子要说的话。孩子说完话时,过一两秒,父母再做反应,用慢节奏回答孩子,并尽量用孩子刚才用过的词语。在对话时,父母要尽量显示其对孩子的爱。

  4、节拍训练法:孩子说容易结巴的语句时,父母可以打拍子,打一拍说一个字,一字一字慢说。也可以利用音乐节拍伴奏练习。这样的节拍训练往往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等这些语句被突破,说起来不再困难了,也就用不着节拍了。

  5、角色扮演法:父母可以借打游戏的机会,让孩子扮演某角色,使他感到不是自己在说话,而是“角色”在说话。经常扮演角色说话,孩子也就忘掉了自己的“口吃”。然后慢慢将之迁移到日常用语中来,口吃也就得到了矫正。

  口吃儿童的心理护理2

  呼吸训练

  口吃者的呼吸器官、肺活量一般正常,但口吃者说话时常常呼吸紊乱、呼吸方式不当或呼吸和发音不协调,使言语产生的`发音和呼吸的动力机制出现问题。通过采用符合发音规律的呼吸疗法,如练习呼吸操、进行呼吸和发音的协调训练并结合言语训练和系统脱敏,常常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生物反馈治疗

  通过生物反馈,如呼吸和肌电反馈来进行放松训练,可以提高言语的流畅性。

  预后

  口吃患者经过语言矫正绝大部分儿童均可以恢复正常,继续口吃者往往变得复杂化与顽固化,有时可并发焦虑、抑郁等神经疾患,影响恢复,但口吃的总体预后较好。

  能否治愈

  口吃可以治愈,有高达90%的口吃儿童会自然康复,没有自然恢复的通过药物或非药物治疗,通常也会恢复正常说话或轻微不流利。

  能活多久

  在无器质性或巨大心理疾病情况下,一般不影响寿命。

  饮食调理

  口吃患者无特殊饮食禁忌,可按照每天所需营养比例进行安排,健康饮食护理

  口吃患儿的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父母应提高对孩子的关注度,给予更多的关心,给患儿提供和谐健康的生活环境日常护理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出现嗜睡、头昏、乏力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运动,注意劳逸结合。

  患者平时可以多在空旷的地方练习说话,尽量流畅完整的说出一句话。

  病情监测

  孩子口吃重复的频率的变化,是增加还是降低。

  孩子有无因口吃出现愤怒或焦虑的表现。

  口吃是否伴有肢体或面部动作及发作频率是否增加。

  患儿是否出现心理相关障碍。

【口吃儿童的心理护理】相关文章:

儿童发展的心理特征12-29

儿童心理活动的发展12-30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性12-29

儿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12-29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12-29

儿童期常见的心理行为特征12-29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12-29

儿童心理行为特征12-29

儿童期心理卫生的防御重点01-04

家庭环境决定儿童的心理素质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