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朵朵女性网>女人悠闲> 2021年净增48万人,鼓励生育措施需完善

2021年净增48万人,鼓励生育措施需完善

时间:2022-01-20 11:55:43 女人悠闲 我要投稿

2021年净增48万人,鼓励生育措施需完善

  2021年净增48万人,鼓励生育措施需完善,“十三五”时期20-34岁生育旺盛期妇女年均减少340万,这是带动出生人口数量下降的重要因素。2021年净增48万人,鼓励生育措施需完善。

  2021年净增48万人,鼓励生育措施需完善1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宏观数据,最让人关注的是人口数据。

  最新公布的人口数据确实发人深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组数据:2021年人口净增长48万人,其中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死亡人口1014万人;人口出生率0.75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34%,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预计1.15,低于2020年的1.3;2021年新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43%,预示21~35岁生育旺盛期妇女的生育意愿相对更低。

  数据佐证我国确实正在进入低生育状态。为此,很多学者纷纷献计献策,最新的是任泽平团队,建言央行每年多印2万亿元设立鼓励生育基金,让全民补贴生育人群。

  这些鼓励生育的建议出发点是善意的,其立论建立在低出生率是一种“灾难性”现象,具有不可逆性。但笔者认为,我们在面对人口低出生率现象时,需要更加谨小慎微地对其进行定义和评价,否则很容易扭曲人口自然增长规律,增加不必要的经济社会成本。

image.png

  其实,家庭规模是一种微观决策,人口规模和结构是影响宏观决策者的一个重要因素和参数,用宏观决策机制去影响家庭微观决策,容易造成扭曲,因为宏观决策在立意上就带有明显功利色彩。

  用“适者降临”对人口自然增长状态进行解释性评价,可能要比单纯的人口数量决定论,能更好地解释人口自然增长现象:在经济和技术欠发达时代,人们将人口作为一种耐用品投资看待,人丁兴旺是短缺经济下人们追求更好生活的必要条件,适龄妇女的生育率普遍较高;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生产技术进步,人均产出获得极大提升,人们对时间愈发敏感,尤其是妇女逐渐进入劳动力市场,变成职业女性,人们具有了节育意识,再加上避孕等医疗卫生技术的完善,人口增长开始由高增长转向中低增长。

  这种人口自然增长状态的变化,集中反映在家庭的成员决策函数,正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型,人口数量红利正在逐渐被人口质量红利更替,这种理念的变化直观地体现为家庭生育成本的上升,即人们在决定家庭成员规模时,更强调人力资本的投入和追求,而非人口数量的满足。

  与此同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更新换代频率的提升,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强度日益激烈,所有适龄劳动力都体现出对时间敏感的特性,即适龄劳动力在市场竞争中要提高其适应能力,避免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需要具有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信条。这意味着处于生育期的父母,缺乏更多生育和养育的精力,因为扩大家庭成员规模的机会成本太高了,小孩从成长到成才,需要支付的成本和投入的精力是过去家庭难以比拟的。

image.png

  当前人们就家庭成员规模的决策,在降低总和生育率的同时,却给社会带来了更高的人口质量和人口成才率,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人力资本的产出率及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总和生育率虽然都维持在低位,但所带来的经济增加值却是过去无法比拟的,因此一些人认为的少子化与老龄化的遭遇,会放大社保缺口,降低经济增长速度等,并不一定站得住脚。

  不过,即便低生育率不可逆,鼓励生育的扭曲操作也不可取。要有效鼓励人们生育,政府需要做的不是“鼓励生育基金”,而是不断完善公共治理能力,搭建完善的担保和防护型保障体系,为人们提供免于匮乏和恐慌的自由。通过实现财政由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型,完善社保福利体系,为人们提供敢生、愿意生的保障体系,将更有利于激励人们将生育纳入家庭决策。现在很多问卷调查发现,生不起、不敢生是人们不愿生的主要因素之一,这恰揭示出我国在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体系上的缺位和不到位。

  总之,人口低生育率是现象而非原因,拨开现象迷雾,找寻并矫枉导致低生育率的.原因,摒弃扭曲操作的方法论,完善公共服务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让家庭在家庭成员规模的微观决策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可能才是正途。

  2021年净增48万人,鼓励生育措施需完善2

  20日上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等和人口领域专家出席,介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的进展和经验做法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杨金瑞20日表示,“十三五”时期20-34岁生育旺盛期妇女年均减少340万,2021年相比2020年减少了473万,这是带动出生人口数量下降的重要因素。此外,当前,90后、00后作为新的婚育主体,绝大部分成长和工作在城镇,受教育年限更长,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更大,婚育推迟现象十分突出。婚姻推迟增加了女性终身不婚的可能性,进一步抑制了生育水平。同时,生育意愿持续走低,育龄妇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2017年调查为1.76个,2019年调查为1.73个,2021年调查降到1.64个。

image.png

  国家卫健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杨金瑞在发布会上表示,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推进优化生育政策任务落实。一是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相关部门做好有关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二是各部门积极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包括教育“双减”、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费用纳入个税专项扣除、三孩生育保险待遇、普惠托育服务、优生优育服务、提高特殊家庭扶助金标准等。三是各地依法组织实施三孩生育政策,积极出台支持措施。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会同相关部门,指导各地组织实施好三孩生育政策,研究出台更多积极生育支持措施。我们也将及时总结各地的先进经验,做好宣传推广。

  2021年净增48万人,鼓励生育措施需完善3

  国家卫健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披露,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持续走低。育龄妇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2017年调查为1.76个,2019年调查为1.73个,2021年调查降到1.64个。

  在石家庄市妇产医院孕妇学校,教练员指导孕妇进行孕妇球操训练。新华社发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死亡人口1014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8‰;人口然增长为0.34‰。2021年末中国总人口比上一年末仅增加48万人。

  国家统计局此前曾发布2020年的出生人口为1200万人,这意味着,2021年的出生人口又较此前一年下降了138万人。

image.png

  “出生人口下降是多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杨金瑞表示,首先是我国育龄妇女特别是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规模下降。“十三五”时期20-34岁生育旺盛期妇女年均减少340万,2021年相比2020年减少了473万。“这是带动出生人口数量下降的重要因素。”

  当前,90后、00后作为新的婚育主体,绝大部分成长和工作在城镇,受教育年限更长,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更大,婚育推迟现象十分突出。婚姻推迟增加了女性终身不婚的可能性,进一步抑制了生育水平。

  生育意愿持续走低,育龄妇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2017年调查为1.76个,2019年调查为1.73个,2021年调查降到1.64个。

  此外,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偏高加重了生育顾虑。“相关配套支持政策还不太衔接,托育等公共服务不太健全,让许多年轻人在生育问题上犹豫不决、望而却步。”杨金瑞说,新冠肺炎疫情也对部分群众婚育安排产生一定影响

【2021年净增48万人,鼓励生育措施需完善】相关文章:

2021年我国人口净增长仅48万人01-17

大北农重金鼓励员工生育01-10

2020年净增人口创新低01-17

大北农斥重金推行鼓励生育方案01-10

任泽平建议央行多印2万亿建立鼓励生育基金01-11

时尚说说上万人赞大全01-15

保养皮肤需懂得适可而止01-18

肌肤需防倒春寒01-18

鼓励男孩勤于书卷01-15

2021年我国男性比女性多3362万人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