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朵朵女性网>育儿> 不要让你的童年伤害孩子

不要让你的童年伤害孩子

时间:2022-07-01 09:15:35 育儿 我要投稿

不要让你的童年伤害孩子

  不要让你的童年伤害孩子,每个人的童年是不一样的,有些人的童年是健康快乐的,爷爷人的童年是不健康的。对于童年不幸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让你的童年伤害孩子!

  不要让你的童年伤害孩子1

  很多时候,孩子的一句话,一个行为,或者一个生活场景,都会瞬间将我们带回自己的童年。

  我们感受的也不再是孩子现在感受到的,而是自己曾经感受到的。心中的某种情绪被激活,让我们深深陷入了自己童年的阴影里。

  所以,在心理学上,有句话叫: “有什么样的童年,就有什么样的父母。”

  当然,要把孩提时代的诸多往事抛之脑后是非常困难的,每个人在童年几乎都有过受伤的经历。 这些伤痕会潜意识地让我们分不清是自己的需要,还是孩子的需要,是在教育孩子,还是在补偿自己童年的缺失。

  不同的童年经历,成就了不同类型的父母。你是下面的哪一种?又该如何走出自己童年的感受,真正面对自己的孩子呢?

image.png

  彼得·潘式父母

  特点:不愿长大

  彼得·潘是一个典型的长不大的孩子,他的周围有仙女、海盗,还有代表亲吻的顶针,他生活在一个冒险的世界里。创作这个人物的作家就是这样一位男性。

  他的兄弟不幸夭折后,他的母亲悲痛不已,为了哄母亲开心,他用自己的想象变出一个又一个故事帮助母亲排解痛苦;

  但是他的童年就是在这样一种挣扎的状态下度过的。因为害怕面对解决真实生活中的情况,索性将游戏进行到底。

  一些精神诊断认为, 彼得·潘式父母的共性是不愿意承担责任,不能对任何人或任何事做出承诺。总之一句话就是一辈子也不愿意长大。

  这种类型的父母乍一看很好玩,会千方百计让周围的世界变得好玩,希望周围的人都爱自己,但是一旦欢乐散尽,他们就会陷入孤独绝望。

  如何走出这样的童年?勇气!

  这类父母更需要的是重塑自己的勇气。要知道,勇气和冒险不是一回事。虽然你可以带着孩子去野外探险玩得很开心,但是否有给孩子立规矩、分清界限的勇气?

  孩子需要的不仅是玩伴,更需要值得敬重的父母,需要一个“一切尽在掌握”的父母,这样的父母才会给他真正的安全感。

  所以,这类父母,可以在孩子的童年里重新学会直面生活的真实,不逃避,不掩饰,担起责任,找到勇气,就是最好的成长。

  直升机式父母

  特点:对事事害怕、担忧

  顾名思义,直升机式父母就是像直升机一样, 总是盘旋在孩子的头顶上空和周围,无时无刻地加强着对孩子的保护。

  这类父母通常是因为自己的童年里有过可怕的经历,而这些经历又挥之不去,常常让他们的内心充满恐惧。他们生怕自己的孩子也遭遇和自己一样的不幸。

  直升机式父母总是对孩子的事情充满焦虑,虽然有时候表面上未必看得出来,但是一旦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恐惧和焦虑就会始终左右他们的看法和行为。

  这类父母也 更容易给孩子施压,对孩子有更多的批评,他们坚信孩子必须要经历一个严格的、受监督的过程,才会有所作为。

  他们的'过度保护通常会形成一种可怕的控制,认为只要孩子在自己的监管下,就可以步步为营,保证他未来的稳定和舒适。

  如何走出这样的童年?信任!

  这类家长首先需要疗愈好自己童年的那段经历,而不是将它深深地埋在心里。

image.png

  这可能需要专业人员的帮助,帮助他回溯自己的童年,看到那个时候的自己,与那段经历和解,和伤害过自己的人和解(注意,和解不一定是原谅),尤其是要真正地接纳自己。

  因为只有接纳自己,才会滋生出信任,首先是对自己的信任,然后是对孩子的信任。

  只有信任才有可能让自己的“直升机”越来越少频次地飞抵孩子的上空,给自己留有空间,也给孩子留出成长的空间,相信孩子有自我成长的能力和能量,信任他可以生发出自己的智慧去应对问题。

  copy式父母

  特点:相互依存

  这类父母往往下意识地将子女的童年看作是自己童年的延续。在他们看来,父母与子女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些父母看待孩子的童年通常有两种方式: 要么将养育过程看作是弥补自己成长遗憾的机会,要么是内心早早将孩子定位为“子承父业”的绝佳人选。

  有个具体的例子,是一位妈妈带着女儿去做心理咨询,说担心女儿不能加入那些热闹的群体,总是和少数几个人在一起,看起来非常不开心,她担心女儿孤独、孤僻。但

  是,心理师通过对母女二人的深度访谈,得知女孩的内心其实非常平静,并且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朋友和环境;

  而母亲才是那个因为童年总被热闹群体排斥在外而感到孤独、变得有些孤僻的小女孩。

  如何走出这样的童年?成长!

  这类父母,需要不断地告诉自己—— 孩子是孩子,你是你。当忘记这一点时,可以经常读读纪伯伦的那首叫《先知》的诗来当警示:“ 孩子虽然生活在你身旁,但他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他爱,但不要给他思想,因为他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给他身体上的庇护,但无法管束他的灵魂。”

  孩子和我们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希望和梦想,他可能会和父母有着截然不同的爱好,投入的事情也很不一样。然而,这正是一个生命体能体现其独特价值的地方。

  这类父母需要清晰地分辨自己的需求和孩子的需求。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还在不停地成长,我们完全可以用成人的方式去完成自己童年里未完成的心愿或遗憾,成就自己的完美,而避免去用孩子的童年来弥补自己内心的缺憾。

  无痛式父母

  特点:麻木

  这类父母在童年经历过巨大的痛苦,比如丧亲,程度至深,令他们在内心中期盼这种痛苦不要重来。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他们便在生活中努力远离那些可能让人产生痛苦的事情,但也在不知不觉中,远离了仁爱。

  无痛式父亲通常不会对儿子表现出任何形式的爱意,因为哪怕是抚摸、拥抱或梳理一下孩子的头发,都会把父亲带到自己一直努力压抑的过去中。

  为了避免这样的后果,他干脆选择无动于衷,不去和儿子亲热,儿子想要得到任何身体上的接触都被他拒之于千里之外。

  无痛式母亲通常是这样的——女儿还小,可是只要一哭,就会招来母亲一顿羞辱:“哭什么哭,太没出息了!”

  对于自己,这类母亲也同样绝情:“站直了,别趴下。”在女儿遇到伤害时,她会禁止女儿显露出悲伤情绪,而且还会勃然大怒。

  如何走出这样的童年?表达!

image.png

  孩子需要一个有血有肉的父母,而不是用一道痛苦的墙隔绝彼此。成为父母,并不意味着不去表达自己的痛苦,要默默一个人承受所有。

  痛苦不会因为长期压抑而消失,而是会不断膨胀,最终爆炸,让自己瓦解成一块块没有生命的碎片,麻木不仁。

  所以,要勇于将心中的痛苦向值得信赖的人表达出来,倾诉出来。其实这个对象也可以是孩子,孩子通常会用最有灵性的方式安抚成年人的心。

  只有表达出来,才会让整个人变得柔软,变得有温情,成为性情中人,与孩子这种本身就自带柔软和温情的生命体形成连接,相互滋养。

  不同的童年经历,让我们成为了不同类型的父母。

  可能是上述的某个类型,也可能是其中几种类型的结合体。但是,无论怎样,我们应该感谢孩子给我们这样的机会,让我们唤醒了自己的童年,有机会去疗愈曾受伤害的童心,走出童年的阴影。

  之后,我们就可以很好地融入孩子的童年,跟着孩子重新长大一遍,满怀希望地前行。

  不要让你的童年伤害孩子2

  被误解的嘟嘟

  “再给你最后一次机会,这个小机器人是不是你自己拿过来的?妈妈说了很多次了,不能随便拿人家东西,否则就是小偷。”妻在客厅已经和嘟嘟纠缠了十几分钟,她想给嘟嘟最后一次说真话的机会。

  “没有,我说了很多次了,是悦悦妈妈自己说我可以拿去玩两天。我不是骗子。”妻不停地问,嘟嘟不停地重复。

  “如果你在撒谎,那就不仅仅是小偷,还是骗子,在骗妈妈。”妻又给嘟嘟“罪”加一等。

image.png

  “我不是小偷,也不是骗子。”嘟嘟急得涨红了脸,眼里也闪着泪花,朝妻怒吼了一句,哭着扔掉了手中的机器人,啪的一声关上自己的房门。“不信你打电话问悦悦妈妈,看我说的是不是真的。”

  我赶紧停下电脑上的写作,跑出来对妻说,“你这是何必呢?一个小玩具,至于把嘟嘟当犯人审吗?其实你打个电话问悦悦妈妈不就解决了吗?”

  “还用打电话吗?悦悦妈是出了名的小气鬼,上次果果妈找她借个滑板车她都不肯,她会把这个新买的机器人借我家嘟嘟玩几天?”妻坚持认为自己的推断是正确的。

  我走到阳台,拨通了悦悦妈的电话。原来事情的真相是这样的,嘟嘟上了一个辅导班,所以加减法算得比较娴熟准确,悦悦尚处于启蒙阶段,对数字不敏感。今

  天下午嘟嘟在悦悦家玩,帮助悦悦算对了几道题,悦悦妈妈非常高兴,看到嘟嘟很喜欢这个小机器人,就让嘟嘟带回来玩几天。悦悦妈妈在电话里希望嘟嘟多过去帮助悦悦算算术。

  “你看你,总是这么武断和急躁。你用‘小偷’、‘骗子’这样的字眼很容易伤害孩子,孩子虽小,也是有自尊的。”我忍不住责备了妻几句,然后推开嘟嘟的房门,他还趴在枕头上哭泣。

  我把他抱到跟前,对他说,“爸爸相信嘟嘟没有撒谎,更不会随便拿别人家的东西。妈妈性格急,但是她只是希望嘟嘟做个诚实的孩子,并不是不相信嘟嘟。”

  6岁半的小家伙趴在我的肩头,一颤一颤地抽泣,像是受到了极大的委屈,这种儿时被家人冤枉,被怀疑的经历我也有过,那是今生刻在脑海里,回想起来依然心头难受的记忆。

  被伤害的童年

  我出生在湘西农村,家里四个姐姐加上我,一共5个小孩。父母都是农民,靠种地养活我们几个,日子过得非常紧巴,但是母亲对我们管教还是非常严格。

  虽然没几身好衣服,但是衣服总是被母亲洗得干干净净,穿起来也是整整齐齐。她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人穷志不穷,拿人手短,吃人嘴短,自己有才是真的有。

  这句话落到执行层面,便是不随意接受人家的恩惠,也决不能找人家讨要东西。自己的东西必须靠自己努力争取所得,而不能想些歪门旁道的法子或者不劳而获。

  所以在村里,每次别人给我们姐弟几个吃的,或者用的,我们都摆手不要,因此也被认为是村里最听话最懂事的几个孩子。

  我有个表舅在省城,8岁那年,我和母亲,提着几篮土特产坐了好几个小时的长途汽车,辗转到了他们家。表舅给我们开了门,请我们进来,但是被一个尖利的声音给制止了。

  “等一等”,正在厨房的表舅妈赶了出来,她斜着眼睛看了一眼我们脚上的泥巴,“啧,啧,我上午刚擦过的地板,可不能踩出几个泥巴印子,在门口等会儿,我去找两双鞋子给你们换”。

  我低头,看见自己的解放鞋周边粘着一圈乡下带来的泥巴,我的手不自觉地揉搓着两个衣角,在门口等待的三分钟像是捱过了三年。

  表舅妈还拿来几张报纸垫在地上,让我们把几篮特产搁在上面,以免弄脏了她的地板。

  第二天我们临走前,表舅硬塞给妈妈一个封信,说是给我上学用,买点文具课本啥的。妈妈说什么都不肯要,两人推来推去好几分钟,最后表舅说你不要的话,你带来的东西也拿回去。

  表舅把信封塞到妈妈包里,也顺势把我们推上返程汽车。车上,妈妈打开信封一看,是一张50元大钞。

  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大额钞票,阳光从车窗外照射在这张人民币上,在摇摇晃晃地行驶途中,我第一次建立了对金钱的概念。

  这年春节,表舅开着吉普车,带着他一家人回来过年。大年初四,我坐在屋前玩弹弓,看着一辆吉普听到我家院子前,我的外公外婆和父母放着鞭炮迎接这辆体面的吉普车以及车上的贵宾。

  最先跳下来的是表舅的儿子建军,他比我大半岁,手里拿着我当时还不认识的变形金刚和一辆小坦克。

  大人们寒暄拜年,到堂屋喝茶聊天,我拜完年的任务便是陪建军玩。

  这家伙很快检阅了我的全部家当,歪着下巴点评道,“你这装备比较简陋啊,水枪和铁青蛙,我们城里早就不玩了。

  不过嘛,这弹弓倒是有点小意思。”我唯一的两件“洋玩具”在他眼里是这么不屑一顾,而他新带来的变形金刚和坦克则被左邻右舍的小孩围成一圈观摩着。

  他那耀眼的优越感就像一个无形的光环罩在他的头上。在展示表演完他的高级装备后,他要求我带他玩弹弓。我在乡间山坡和小道上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技艺,稍稍赢回一点自己的自尊。

  午饭过后,建军提出要我把弹弓送他,我没答应,他说用变形金刚或小坦克换,我也没理会。

  他便气鼓鼓地走开了。等到他们一家要离开时,他突然说自己的小坦克不见了,然后满屋子找,最后在我的枕头下找到了。

  我瞬间懵了,母亲气得操起一根棍子打我,建军还在一旁乐道,“真是个傻子,棍子来了都不会跑”。妈妈一边打一边气急败坏地教训,“平时怎么教你的?人穷志不穷,你现在这样,长大还得了?一看就是个没出息的。”

  我没有说话,任凭棍子打在我的身上,滚烫的泪水顺着脸庞滴在鞋子上。最终表舅劝住了妈妈,并且执意把那辆小坦克留给了我。

  后来,我没有玩过也没有扔掉这辆小坦克,也没有向母亲解释过这件事情。直到我有了嘟嘟,我开始给嘟嘟买玩具,有一天,我跟妈妈说起此事,我说“妈,我那会真的没有拿过建军的坦克,你信吗?”。

  “我知道不是你自己放到枕头下的”,妈妈说,“但是那个情境下,我只能用打你的方式来解决,而且我也希望你永远记住,别人的东西是拿不得的。”

image.png

  这是我童年记忆中抹不去的一段回忆。在很多年后,甚至包括上大学工作后,每每回想起来,依然感觉到当时自己面对贫穷,面对自尊受损;

  面对被误解被怀疑被伤害的时候心里那种极其复杂的难以言表的交织情绪和强烈的委屈感。这也造成了今天自己好要面子、凡事追求完美、不轻易让人看出脆弱等性格。

  但是,今天,我对只上过初中的母亲心怀感激。虽然恨过她那年春节在众目睽睽下冤枉我,暴打我,但是我依然感谢她带给我的价值观——做一个诚实正直、独立自强的人。

  父母和孩子共成长

  眼前的嘟嘟,啜泣的委屈的样子,像极了儿时的自己。我和妻的育儿价值观和母亲是一致的;

  但是在今时今日,我们完全可以采取更好的方式,尤其在双方发生冲突时,做父母的更应该放下父母权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从嘴中冲出一些我们不以为然却一不小心伤害孩子自尊的语言。

  有时候鸡汤喝了很多,却未必能做个好父母。道理大家都懂,只是面对日常,我们往往把鸡汤里的教条抛在脑后,用父母权威来镇压所谓的孩子的“不懂事”。

  成长是双向的,孩子来到世上,从0岁开始认知世界,学习万事万物。即使我们已经长到30,40岁,但是第一次做父母,也需要从0开始认识孩子,学习如何为人父母。

  从这个角度看,父母和孩子是在同一个学习的起跑线上,多年前,希拉里克林顿这样写给出生的女儿:

  我第一次做你的母亲,

  你第一次做我的女儿,

  让我们彼此关照,共同成长。

【不要让你的童年伤害孩子】相关文章:

父母不要让“唠叨”伤害到孩子04-02

不要让你的孩子只会学习03-07

不要让你的情绪在孩子面前失控05-26

不要让你的孩子成为贫血宝宝06-22

冬天也要防晒,不要让紫外线伤害你的皮肤01-10

不要让你的情绪影响到孩子早教09-10

教育孩子不是打压要让孩子独立10-01

要让孩子懂得等待的艺术03-20

妈妈要让孩子学会的事12-30

不要让孩子成为啃老族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