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朵朵女性网>育儿> 请别再打椅子

请别再打椅子

时间:2022-05-23 11:56:57 育儿 我要投稿

请别再打椅子

  请别再打椅子,打椅子教育方法,是很容易培养孩子推脱责任,不能自我反省的惯性思维。当他慢慢长大,遇到挫折的时,他也会养成找各种客观理由而不自责自省的坏习惯。来看请别再打椅子。

  请别再打椅子1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中,有一个十分独特而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打椅子”。

  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这样的场景:一个小孩子不小心被一把椅子碰倒,孩子的妈妈会很“心疼地”把孩子从地上扶起来,

  一边安抚孩子,一边指着椅子说:都是“这个椅子”不好,让俺宝宝摔倒了,妈妈打“这个椅子”给宝宝出气,于是妈妈就使劲地拍打“那把椅子”。

  显然,“那把椅子”是不会错的,当然母亲似乎也是没有错的,只是她在安慰儿子的时候,用错了教育的方法而已。

  儿子会从被椅子碰倒的“疼痛”中吸取“教训”吗?

  我想是不会的,而且儿子很可能还会在相同地方摔倒“第二次”。因为儿子看到有错的是“椅子”,而不是他。

  更重要的是,

image.png

  年轻的美国妈妈拉着孩子的手走到路边,然后蹲下身子,注视着孩子的眼睛又说:知道吗?卢迪,以后再摔倒,要学会自己站起来,你看你刚才的样子,像个咱们家的男子汉吗?你在家里不是说过,长大了要保护妈妈,你刚才那样子怎么保护妈妈呀?

  在电子邮件的结尾,年轻的中国母亲又写道:看到美国母亲教育孩子的方式,才知道自己以前在国内教育孩子的方式是落后甚至是错误的。也许国外年轻母亲教育孩子的方式并非绝对正确,但却不能不引起中国母亲的反思。

  请别再打椅子2

  中国式家庭教育的三大误区:你中了几个?

  昨天儿子拿着扫帚在扫地。奶奶却让他赶快去学习,扫地的事情她来做。

  祖孙俩对话的场景,是不是在你的家庭也时常上演?这就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典型误区之一-----学习好最重要,其它的都次要。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一个孩子所受的家庭教育,尤其是原生家庭的早年经历,对孩子的性格与秉性,为人处世的风格,甚至人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都会产生深远乃至一生的影响。可以说家庭教育决定着孩子往后余生的生活底色。

  家庭教育如此重要,作为父母,中国式家庭教育的三大误区,你中了几个?

  误区一:生而不养,养而不教

  中国式家庭教育最让人无奈、无力又想大声呐喊的误区,就是“生而不养,养而不教”。

  看看农村的留守儿童,城里的隔代抚养孩子的数量,以及这些孩子存在的问题,你就会对此感同身受。

  上次回老家,早上吃过饭,碰到几个孩子,大的八九岁,小的四五岁的样子,围坐在邻居莲嫂子家的屋角下,每人一部手机,在蹭网打游戏。

  中午吃过饭,几个孩子还在玩游戏。直到晚饭时,仍有两个孩子沉浸在游戏世界里,玩得忘乎所以。

image.png

  问婆婆才知道,他们的父母都常年在外打工,过年才回家一次。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只要不乱跑,跑到危险的公路上,玩手机也没人管他们。

  想到这么小的孩子一整天都抱着手机,眼睛得不到休息,心灵得不到更好的滋养,一种悲哀感袭上心头。

  生而不养,父母之罪;养而不教,父母之过。

  父母是这世上门槛最低的职业,无需持证就可上岗。生儿育女是人最自然的权利,但并非每个人天生就会做父母。为人父母是需要学习的,是需要岗前培训的。

  正如日本小说家伊坂幸太郎所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生了孩子,却把他丢给其他人养,任由孩子野蛮生长,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做法。

  如果说,农村的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对孩子的教育意识,那城市里的隔代抚养问题同样暴露了父母教育素养的不足。

  昨天约一个朋友为公众号写育儿文章,她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没想到她却告诉我,孩子两年没跟她了,孩子这一年都是由奶奶在外地带。

  听后我很惊讶,也有点难过,为孩子这么早离开妈妈,可能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影响。

  心理学家研究说,孩子三岁前,是亲子依恋关系建立的关键期,一旦错过,往后孩子很难再与父母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童年长时间离开父母的孩子,失去的不仅是对父母的依恋感,还有影响一生的安全感。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不幸的人用一生来治愈童年,幸运的人用童年来治愈一生。”

  早年得不到父母温情陪伴的孩子,长大后又怎么会对父母温馨陪伴呢?

  当我们迫于生活,把孩子交给其他人养,等一切条件都好了,再把孩子接到身边时,你会感觉到孩子与你已经有了无法言说的疏离感。

  生孩子,克服困难,尽力去养孩子;养孩子,两人配合,全力教育孩子,这应该是为人父母应有的自觉。

  年轻的父母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千万别为自己留下“生而未养,养而未教”的遗憾!这种遗憾一旦造成,将如蚂蚁噬骨一样,伴随你的一生,尤其是孩子出现问题时,感觉会愈发强烈。

  再苦再难,也请克服阻碍,自己带孩子,起码要每天能看到孩子,不错过孩子的成长历程。

  误区二:糖分过量,盐分不足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说:“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糖、需要钙,同时也需要盐。”

  “糖”指的是表扬、鼓励,“钙”是指能让孩子自强自立的经历,“盐”则是指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挫折和困难。

  由于之前独生子女政策,很多中国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即使目前国家鼓励生育,放开二胎政策,迫于养育孩子的压力,中国年轻的父母们仍旧选择少生。

  孩子的减少,造成很多中国家庭的“421”现象,即四个老人和父母共同抚养孩子,可想而知,这个孩子会多么地“万千宠爱于一身”。

  当一个孩子从一出生迎接他的就是顺丰顺耳的“甜言蜜语”,有求必应,甚至不求自来,他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

  一个孩子习惯了生活在蜜罐里,突然把他放到盐堆里,怎么会适应呢?

  上次一个妈妈给我说,她儿子太佛系,干啥事都没有激情,总是慢吞吞的,提不起精神。

  我问她,孩子有没有喜欢的东西,或者想要实现的但没有完成的心愿。她告诉我说,没有。孩子从小吃饭,都是父母求着吃,衣服玩具不等他要求都全买回来了。

  这也就不难理解孩子无欲无求的性格了。

  教育孩子时,适当的延迟满足,适时地拒绝他的一些要求,是很有必要的。孩子的成长需要均衡的心理营养,糖分太多,缺钙缺盐都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长。

  上周由于疫情原因,上级教育部门下发临时通知,所有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周末留校上课,以免造成疫情扩散。这么一件小事,竟然让班里一个男生在上课时痛哭流涕。

  下课问这个男孩子为什么哭,他说因为周末回不了家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大男孩,仅仅因为周末不能回家,就哭鼻子。让我很是哭笑不得。

  不仅如此,这个男孩子在平时也受不得老师的批评,犯错时,稍微严厉的批评就会触动他的泪点。

  和家长沟通他的'问题时,才知道,这孩子是独生子,父母和家人对他宠爱有加,基本也是有求必应,典型的蜜罐里长大的孩子。当孩子习惯了在父母、家人的羽翼下生活,他又该如何面对未来的风雨呢?

  想到法国思想家卢梭写给父母们的话:“如果你过分纵容,煞费苦心地让孩子感受不到一丁点的不适,那你就是在为他们的未来储存更多的痛苦。”

  孩子的成长中不仅仅需要鲜花和掌声,还要有适当的冷落与受挫。一个孩子只有把好的坏的都经历过,内心才会逐渐走向丰富和强大。

  如此,在孩子成长的路上,父母首先要意识到,其次意志坚定地去践行。为孩子的成长,实时地加把盐。这是父母爱孩子应有的智慧。

  误区三:成绩好,一切都好

  中国很多家庭生活的晴雨表就是孩子的成绩单。孩子成绩好,家里阳光明媚,孩子成绩差,家里时常阴云密布。长久以来的“唯成绩论”,让很多父母思想上根深蒂固地认为,孩子成绩好才能上重点中学,才能考上重点大学,才会有好的前程。

  于是乎,你会发现,孩子在家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与学习无关的家务劳动,父母很少让孩子染指。在这些父母的意识里,学习好,一切都会好。学习不好,其他方面好也是徒劳。

  但哈佛大学曾做过一项长达二十年的跟踪研究,得出惊人结论:爱做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做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为1:10.

  我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也做过类似的研究,结果表明,爱做家务的孩子成绩优秀率为86.92%,对做家务持可有可无态度的孩子,成绩优秀率仅为3.17%。

  优秀的父母从不拿成绩作为测量孩子成长尺寸的唯一尺子。

  认识这样一位妈妈。她的儿子在某中学的重点班,成绩优异,阳光开朗,有思想有主见。作为老师,我喜欢成绩优秀的孩子,但更喜欢性格好,品学兼优的孩子。

  这个男孩我曾教过他一年课,印象比较深刻。他妈妈喜欢在朋友圈分享他周末在家的日常生活。我发现每周末,这个孩子都在做家务,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经不住好奇心,今天和他妈妈聊天,问孩子是喜欢做家务还是父母有意为之。

  这位妈妈的一席话,让我感慨良多。她说:孩子是家里的一份子,家务劳动都让孩子参与,得让孩子融入生活。

  与成绩相比,她更注重孩子品行的培养。她儿子每周回家吃完饭,不用父母说,就自觉地收拾碗筷,负责洗涮。自己的衣服自己洗。现在做这些已经养成了习惯。

  一个热爱生活的孩子,学习上又怎么会缺少热情呢?

  不禁为这位妈妈的教育理念点赞。育儿观念先进与否和学历并不是都呈正相关的。这位只有初中学历的妈妈,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在教育孩子的观念上,让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都望尘莫及。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对老师们说:多一把尺子衡量孩子,就会多教出一批好孩子。

  同样地,父母手中多一把尺子评价孩子,就能为孩子多增添一份自信,就会多成就一个幸福的家庭。

【请别再打椅子】相关文章:

5分钟椅子减肥操05-17

有哪些风水讲究椅子的宜忌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