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朵朵女性网>育儿> 宝宝的假想朋友是谁

宝宝的假想朋友是谁

时间:2020-12-26 18:29:44 育儿 我要投稿

宝宝的假想朋友是谁

  当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是非常碎片化的。当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是非常碎片化的,宝宝的想象力也是基于这样的发展阶段。比较典型的一种就是,宝宝觉得自己有个很重要的朋友,那么到底宝宝的假想朋友是谁呢?接着往下看看吧!

宝宝的假想朋友是谁

  宝宝的假想朋友是谁1

  说到朋友这个词语、大家肯定都有很多的想法。朋友是什么?朋友就是能够和你一起玩耍、在开心的时候能够分享快乐、在忧伤的时候能够倾听你的诉说并帮你解决问题的人。

  可是如果你去问小孩子、你的朋友是谁的时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会有不同的想法。孩子的想象力是无限的、你会发现世界上的各种东西都有可能变成小孩子的朋友。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一些假想朋友。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爸爸妈妈不要太着急、这些都是健康积极的想象。这些想象其实是孩子在表达情感和练习社交技能。

  1、什么是想象中的朋友

  想象中的朋友只存在于孩子的脑海中、是孩子想象出来的、他并不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人。每个孩子的假想朋友都是不一样的、他们没有固定的形态。

  孩子心中的假想朋友有可能是孩子熟悉的人或者是路边看过一眼的人、有时候一个简单的人形木偶都会变成孩子的假想朋友。

  这些朋友的共同点就是他们可以随时出现在孩子的身边、在孩子需要他们的时候能够立刻出现、少数孩子的朋友会有时离开有时回来。他们在家里待的地方是基本固定的、有可能在饭桌下或者育婴室里。

  孩子到了两岁半的时候就会有假想朋友了、孩子总是会一个人跟这些假想朋友玩。这种现象一般会持续几个月的时间、如果过了三年以后这种情况还存在的话、那么最好是带着孩子去医院进行一下检查。

  2、假想出朋友们的原因

  a、孩子需要精神支持、如果爸爸妈妈忙于工作、平时很少陪着孩子玩、或者孩子本身性格比较孤僻、孩子就会有这些假想中的朋友。

  b、这些朋友有着特殊的技能、能够做到一些现实中的人不能够做的事情。每当孩子有了害怕或者不敢做的事情时、孩子心中的假想朋友就会来帮助他完成。

  c、孩子有强烈需要被关注的愿望、原因在于这些朋友经常围绕着孩子转、是以孩子为中心的。

  3、假想朋友的好处

  这些朋友说的话完全取决于孩子自己、这些朋友跟孩子说什么或者跟孩子玩什么游戏也都是完全靠孩子来决定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能够有假想朋友的原因、因为孩子觉得这些假想朋友能够完全答应自己的要求。

  假想朋友让孩子在一个假想的世界里进行探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感受到不同世界的欢乐。

  孩子玩耍的方式和交流的方式其实都是他在表达自己的情感、观察他和假想朋友怎么玩、玩什么能够让你更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孩子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这样就能够了解到孩子内心缺乏什么或者渴望什么。

  4、警惕假想朋友

  对于某些孩子来说、这些假想朋友的存在可能带给他们一些不一样的意义。

  如果你注意到孩子的假想朋友会让孩子做一些危险的动作、或者你从孩子的行为看出孩子的假想朋友存在一些问题、甚至影响了孩子的正常作息的时候、你就要多多关注了。

  如果过了一段时间后、孩子还是很烦躁、平静不下来的话、最好还是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

  假想朋友有利有弊、关键是看爸爸妈妈如何帮助孩子利用好这些朋友了。

  宝宝的假想朋友是谁2

  一、假想伙伴是心智发展的正常现象

  当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是非常碎片化的。只有饿的感觉、抓握的动作、熟悉的声音和气味。连“妈妈”和“我”的完整概念都是经过一两年的时间逐渐形成的。当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是非常碎片化的。宝宝的想象力也是基于这样的发展阶段。

  学龄前的绘本或者童话故事都有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动物都是会说话的、甚至花花草草、太阳、云朵、石头像人一样有情感都不是什么奇怪的事。这其实也是因为这个年龄的儿童、对世界的认知还是很有限的、只能够以自己熟悉和了解的'模式去想象世界、很自然就觉得万物有灵。就像人类文明的早期阶段、无论是妖魔鬼怪还是图腾神话、也都是同样的道理。

  当发现宝宝能够玩假扮游戏时、说明Ta已经开始具备区分想象和现实的能力了。但这种能力却远远不如成人、儿童心中想象与现实并不是泾渭分明的。也因此相比起成人、儿童更容易进入到想象之中、“一秒钟入戏”。

  所以儿童的想象力天马行空即是特定阶段心智发展的成果、也得益于这个阶段能力的局限带来的特点。这对于天生弱小、能力不足的儿童来说、想象力简直可以算是陪自己度过童年的“哆啦A梦”:

  好想要妈妈不要上班、一直陪着我啊!可是没办法、我就抱着有妈妈气味的衣服、想象妈妈就在身边吧

  好想有个只属于我的贴心小伙伴和我一起玩、我的毛绒玩具马上就在我的想象之中活灵活现、具有一起我期待这个小伙伴所有的性格

  好想能够是个好强壮的男子汉、当我摆出超人的动作时、我在我的想象之中就像他一样的无所不能

  就像《头脑特工队Inside Out》里面的小主人公莱莉、当把爸爸喂饭的勺子想象成喜欢的飞机时、自己原本讨厌的西蓝花也变得美味起来。把沙发之间的地板想象成火山岩浆时、自己跳到另一个沙发就成了无比刺激的胜利啦。

  她就有一个想象中的朋友、是一只粉红色的大象、名字叫“冰棒”。莱利一个人的“冒险”和“嬉戏”、欣喜与兴奋也在“冰棒”的陪伴下变得更加精彩。

  虽然莱利更大一些后、这个假想的伙伴渐渐淡忘、但在故事中莱利后来遇到困境的时候、在记忆宫殿中与“冰棒”重逢、这位曾经最好的朋友再次成为莱利走出困境的重要陪伴和支持的力量。

  无论是假想的妈妈还是假想的伙伴、本质上都是用儿童曾经见到过、体验到的部分而按自己的期望创造出来满足自己当下心理需求的。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二、什么样的情况才是需要引起注意的呢?

  让我们也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1、区分想象与现实的能力

  2到7岁的儿童就已经逐渐发展出清晰区分想象与现实的能力。就像孩子们玩过家家的时候、只会做出吃的动作、不会真的把食物玩具给吃进去。

  如果通过观察孩子很多的情景、都觉得孩子没有发展出这种能力、那么这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2、想象是否阻碍了孩子进一步的发展

  随着孩子能力的发展、通过想象来补偿自己能力不足的重要性也应该随之降低。然而想象永远比现实要完美、也要便利。如果孩子太过于依赖自己的想象、而减少了在现实世界锻炼和发展自己、那么这是需要引起注意的。比如说孩子只沉浸在跟自己假想的伙伴玩耍、而不愿意去跟真实的小朋友发展友谊、那么孩子的社交能力发展就会容易滞后、从而会更容易依赖假想伙伴。

  三、爸爸妈妈可以如何引导

  无论孩子是否存在上述的困难、爸爸妈妈其实都可以有机会帮助到孩子。

  1、“想象与现实”的游戏

  就像成年人有一种思辨的游戏叫“观念与现实”、能帮助我们思考自己心中的很多想法、哪些是观念、哪些是现实。跟孩子也可以玩“想象与现实”、或者“愿望与现实”的游戏。

  2、寻找现实替代

  既然想象是满足孩子的需求、那么通过孩子的想象其实是了解到孩子的需求、并帮孩子寻找现实方式满足这种需求作为替代的重要途径。比如听听孩子跟你介绍这个假想的朋友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本领、跟你的孩子是怎么相处的、能给你的孩子带来一些什么样的特别的感觉。这些都反映出孩子内心渴望、却又不是时常能从现实中得到的。

  3、妙用想象

  如果孩子不存在上述的困难、那么想象力用得好、还能起到神奇的效果。

  我在跟儿童做心理干预的时候、有时候也会使用心理暗示的方式调动孩子的想象力来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比如说孩子害怕某种情景、会让他想象一个很有力量的神兽、或者一个超级英雄、并在想象中练习自己用一种很特别的细微手势就能召唤Ta来到自己身边、并想象自己感觉到更加的安全、踏实、勇敢、并且练习如何让Ta离开。然后就开始在想象中练习自己走进让自己害怕的情景、在需要的时候召唤出这只神兽给自己力量。

  在用这个技术时、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其实都跟爸爸妈妈引导孩子使用想象力的思路一致的。

【宝宝的假想朋友是谁】相关文章:

属蛇注定的缘分是谁01-20

宝宝的性格是天生吗01-20

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是谁01-14

属虎注定情人是谁01-21

怎么判断宝宝是吓掉魂01-17

乡村爱情14于月仙代替者是谁01-25

宝宝手心发热是怎么回事01-19

怎样教宝宝走路方法是正确01-19

宝宝大便发绿是怎么回事 01-13

北京冬奥会中国旗手是谁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