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朵朵女性网>阅读> 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培养

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培养

时间:2022-04-02 10:36:35 阅读 我要投稿

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培养

  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培养 ,其实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也是息息相关的,而且职业道德是道德的一种,是一种具有针对性的道德,是职场中每个工作人员应该遵循的道德,它与人们的职业生活息息相关,下面看看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培养 。

  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培养1

  职业道德的存在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积淀的必然结果,我国作为礼仪之邦,一直以来把“仁”作为思想的核心,所以在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道德,他对我们的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1、协调人际关系。

  2、帮助树立教师形象。

  通过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展现,让外界借此了解教师工作,让学生了解教师工作价值,帮助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3、有助于推动社会道德水平的整体提升。

  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人定然会在社会其他方面保持自己良好的道德操守,以小见到推己及人的将道德规范在社会范围内建立,帮助提升整体的社会道德水平。

  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创造力是非常珍贵的,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可以带给我们无穷大的力量和无限的希望。在没有苹果手机的时候,人们满足于小屏幕和手机的摁键,人们还在感叹手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但是,苹果手机的出现,可以说几乎改变了手机的命运,按键没有了,小屏幕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触屏和大屏幕,这是一种极大的创造。在没有淘宝天猫的时候,人们满足于实体店购物,还在感叹物品丰富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但是淘宝等一系列网店的出现,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购买产品,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开启了一扇全新的消费大门,这是创造给世界经济和消费带来的全新变革。创新是伟大的,它不再于这个想法有多么的让人惊叹。

  更在于这种无人为之的行为给社会人类带来的全新的东西是多么让人赞不绝口。所以,创造更让人感动的不是想法而是行为,有一千个想法不如一个行为来的实际,换而言之,如果乔布斯的苹果只存在于思想中。

image.png

  如果马云的阿里巴巴只存在于脑海中,那么,我们的生活可能还是十年前的样子,不曾有太大变化。因此,这些人之所以被称之为工匠,不在于创造本身而在于创造与行动的结合,让这些人的行为起到了切实的作用。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益求精简单的四个字,代表的是我们的工作状态,是我们工作的追求和理想,我们可以通过发明创造节约资源,实现工作的精益求精;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工作方法,提高效率实现工作的精益求精。

  我们可以通过另辟蹊径,创新工作途径,给工作注入新鲜的活力实现工作的精益求精。精益求精是我们都了解的词语,我们在工作中一直追求精,希望时间的利用是精的,希望工作的状态是精的,希望自己的努力是精的,希望工作的成果是精的。

  所以,我们一直走在追求“精”的道路上。我们的工作中,有太多已经习惯的方法,有太多已经熟悉的步骤,有太多已经习以为常的习惯,所以,我们可能对“精”渐渐地淡忘,我们对“精”逐渐的忽视,而教育工作是一个追求精的行业。

  是一个在不断创新的工作,我们要做的就是投入到“精益求精”的状态下,不断努力,不断进步。在现在浮华的社会中,在追求快速利益的社会中,工匠却可以守着一份技术一种手艺,认真研究仔细琢磨。

  默默打磨一件旷世工艺品,细细打造与这个时代的快节奏不相适应的精品。这是工匠精神,一种能够安心能有耐心的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服务”做出了如下解释:“服务,是指为集体(或别人的利益)或者为某种事业而工作。”服务有热情与淡泊的分别,有主动与被动的差异,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形成的。

  而且作为一种受主观意识形态影响的行为,也会受到个人经历,外界变化,情感变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是看到了对方的存在,这种服务精神,不仅仅在企业发展中很重要,在任何一项工作中也很重要。

  丁义珍式的窗口就是没有看到服务群众的重要性,门难进脸难看就是没有看到服务群众的价值,用户至上,这个“用户”可以代指太多人,只是需要我们去发现和思考。

  我们需要用工匠精神作为引导,推进职业道德的建设和发展。

  通过加强工作创新,丰富教育内容与形式。教育工作同样是需要创新性的工作,尤其职业学校需要与社会需求接轨发展,需要与市场需求并驾而行,专业如何设定,专业课程如何开设,如何才能培养最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的人才。

  这是职业学校需要考虑的.,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所在。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几年不变,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转型升级,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职业学校就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只有不断变动才能保持新鲜与长久,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也是我们工作中应该坚持和追求的。

  通过完善服务意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服务是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变的主题,教育中的服务不像是企业中的服务,我们服务的不是客户而是我们的学生。高职阶段的学生思想已经成熟,很多学生选择住校、

  这些客观条件下就要求我们有更多的细心和耐心服务我们的学生。当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找家长,而是了解学生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当学生出现不良情绪的时候,我们要做的是找到学生为其打开心结。

  现在校园暴力等事件频频出现,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很大一方面原因就是教师的服务不到位,教师的想法不全面,没有很好的关心到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没有给每个学生提供应有的平台。

  所以,完善服务学生的意识,改变自己仅仅是教师的想法,做学生的朋友也做学生的榜样。

  通过改进工作方法,让工作做到精益求精。教师工作总是不可避免的出现重复,一共几个年级,一级一级都是如此,所以教师的工作难免在一次次的重复中出现疲惫的情况,出现思想的懈怠,前十年工作兢兢业业,后几十年工作毛毛躁躁应付了事。

  这是应该避免的情况。不论在这个岗位上多长时间,既然选择了这个岗位,就应该有坚持到底的决心。虽然教育工作是枯燥的,也是费心费力的,但是,不论这个岗位上会遇到多少困难,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做到精益求精。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不是工业而是农业,学生就是各不相同的“农作物”,这需要我们很好的培养用心呵护,只有倾注我们的精力,精益求精的培养,才能保证教育这个百年大计很好的实现。

  通过加强职业道德考核,让自己成为合格教师。要做有工匠精神的教师,要具有这样的职业道德,客观的考核是不可缺少的,通过客观的具体条文,明确考核的内容与标准,让教师能够依据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端正个人的品德。

  让自己的行为靠近标准,通过客观的标尺丈量自己的位置。职业道德的考核不可缺少,这是外界的框架,通过外界的束缚帮助教师将其变成个人的自觉行为选择。

  通过树立典型榜样,形成身边的模范墙。有榜样才能有竞争,有竞争才能有进步,所以树立学习榜样,工作典型对于推动教师进步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来,树立工作榜样让学习者有更加直观的学习对象,这要比抽象的文字规章。

  概念性的职业道德更具说服力,更能给学习者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树立榜样也让更多人保有对工作的热情,在无形中形成良好竞争,促使教师以更加积极的状态从事本职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推进自身的进步。

  大国工匠,国家需要工匠,立德树人的教育更需要工匠,用工匠精神引导职业道德发展,用职业道德铺就培养人才的道路,这才是我们应有的选择。

  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培养2

  职业道德观和工匠精神的关系

  工匠精神是职业道德观的体现。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也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体现。这是劳动者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必须具备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品质。工匠精神自古有之,传承至今,工匠精神已成为“敬业”的代名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我国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内涵具有相通性,加强工匠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已成为新时代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着力点。

image.png

  扩展资料:

  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

  1、提倡工匠精神是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十三五”时期,我们仍然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大任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实现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离不开广大职工的创新和创造,离不开对工匠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2、提倡工匠精神,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中国制造走出去的需要。

  当前,在中国制造走出去的过程中,一些产品的质量也常常受到诟病,迫切需要提高产品质量。因此,要在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于提高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只有充分发扬工匠精神,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大国工匠,才能打造高质量的产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中国制造走出去。

  3、提倡工匠精神,是满足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的需要。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在这里,工匠精神是和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并提的,这说明,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重提工匠精神具有某种历史必然性。

  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培养3

  职业道德教育如何培育工匠精神

  一、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的关系

  职业道德是从业者的基本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如果把职业道德比作一个人的人体,那么工匠精神则是一个人的灵魂,是一种对事业崇高的价值追求,如果职业道德是低阶位素质要求。

  那么工匠精神就是高阶位素质要求,工匠精神一定饱含着良好的职业道德,但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一定具有工匠精神,所以我们今天有必要讨论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如何更好地培育工匠精神。

  二、多元培育:拓宽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

  职业道德教育在人们的观念中普遍认为是职业院校的一门课程,其实不然,职业道德教育可以从娃娃抓起,贯穿于个体成长的整个过程,从孩童的启蒙教育到入学后的品德教育再到入职后的企业文化熏陶,都可以一贯到底并植入工匠精神。

  (一)依靠家庭启蒙教育,培植工匠精神基因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港湾,是开启孩子心智的摇篮,作为家庭最基本成员的父母更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成长的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

  父母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生活习惯、工作态度、职业操守、意志品质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无声无息地渗透到孩子的血脉并伴随终身,最终内化为孩子良好的品德基因。

  为孩子的成长、学习及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品质基础和职业道德。钟南山院士是现代工匠精神的典型代表,他在接受一期访谈节目时提到自己能够从医并在医学道路上取得一定成绩离不开父亲从小耳濡目染的熏陶。

  可见家庭教育会像基因一样植入孩子的身体,为孩子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并达到事业巅峰奠定良好的品德基因。

  (二)依托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夯实工匠精神理念

  职业院校作为人才输出的中坚力量,承担着为行业培养人才的重任,不仅要培养学生精湛的技艺,更要夯实职业道德理念,培育恪尽职守的从业意识、精雕细琢的品质意识、携手互助的合作意识、苛求卓绝的完美意识。

  这种情感一旦树立就会形成意志、思想、灵魂并驱动个体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超越,最终实现自我。当前职业院校普遍重技能而轻品德,非常不符合现代企业用人理念。

  现代企业缺乏的也正是具有工匠精神的领军人才和企业员工,这样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充满活力并长久不衰。

image.png

  (三)依赖企业学徒制度,内化工匠精神精髓

  传统的工匠精神是基于学徒制的手手相授、口口相传而传承下来的,师傅通过言传身教将自己的技艺手法、品德意志、追求完美的精神传授给徒弟。到了现代社会,传统的小作坊逐渐被工厂和企业所取代,企业要想发展壮大、经久不衰。

  就必须要发扬工匠精神,在产品的设计、生产、工艺上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并不断创新、发展、完善,为此,企业要有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人才培育机制以及技艺传承机制,企业要吸引来人才。

  留得住人才,并形成成熟的、具有一定内涵的企业精神和文化,并将工匠精神融入企业精神和文化中,让员工将个人的前程和宿命自觉与企业的前程和宿命融为一体,同进退、共荣辱。

  让员工在企业文化的熏陶和领军人才的言传身教下形成一种内在的、自觉的追求执着、完美、创新、协作的精神品质。

  三、文化滋养:增强对工匠精神的情感体验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灿若星空,中华民族历经磨难,繁衍不息,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没有断代的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可见文化的力量不可磨灭,要培植工匠精神必须以文化为引领。

  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建立积极的示范标杆,确立合理的体系制度,以价值文化、榜样文化和体制文化涵养工匠精神,增强对工匠精神的情感体验和行动自觉。

  (一)培育支撑工匠精神的价值文化

  好的正确的价值观能够指引人们做出合理的行为并产生好的积极的结果,相反错误的价值观会阻碍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过去由于受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学而优则仕”“农本工末”等思想的长期影响,对于劳动有差别化认识。

  将不同职业分成三六九等,这种价值观直接导致人们对自身职业认同感的差别化,虽说“行行出状元”,但是在工作环境差、收入低、职业荣誉感不强、社会评价低的职业上,个人的发展动力明显不足。

  更不会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上刻苦钻研并达到极致。所以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热爱劳动。一要大力倡导职业平等、劳动光荣理念。

  坚决破除职业等级壁垒;二要推行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制度;三要倡导创新精神,以创新驱动发展,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二)培育支撑工匠精神的榜样文化

  榜样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崇尚英雄、尊崇榜样的价值导向产生的现实效应必定是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人民有信仰,必定是一个有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的民族。

  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模范,像雷锋、焦裕禄、王进喜、钱学森、袁隆平、钟南山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的事迹至今仍感染着我们。

  激励着我们。我们在宣传模范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伟大精神,比如“铁人精神”“航天精神”等,这些精神包括我们今天要谈的工匠精神才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精华之所在,我们要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大力弘扬这些精神。

  形成一种普遍的、自觉的、公认的、内在的社会价值导向,并在这样一种具有积极的、正能量的价值引导下,社会个体成员相互模仿、监督、推崇、传承,最终内化为血液里、骨子里的东西,我们才可以称我们是具有工匠精神的民族。

  (三)培育支撑工匠精神的制度文化

  好的制度之于良法,其积极作用不言而喻。要培育工匠精神,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招录机制和人才评价机制,打破过去唯学历论、唯学术论、唯出身论、唯资历论等不合理的用人招录评价机制,实行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德才兼备、突出实绩的用人机制。

  二要坚持劳薪相适应原则,薪资的多少要跟劳动的强度、危险系数、社会贡献等参数挂钩。三要提高市场和产品准入制度,对不符合行业标准的企业和产品坚决淘汰出市场。四要完善市场监管制度,严格执行相关法律规定,建立企业诚信档案。

  对产品实行质量跟踪和溯源工作,严格实施产品“三包”、产品召回制度,倒逼生产者和生产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五要完善和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原创产品及时申请专利保护,进一步激发企业和个人的创造积极性。

  促使企业不断提高产品工艺和质量,出新品、出精品,让假冒伪劣产品无利可图,无市可入。

【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培养 】相关文章:

培养工匠精神的方法04-01

如何培养自身工匠精神03-31

应该如何培养工匠精神03-31

谈谈如何培养工匠精神03-31

工匠精神培养的具体措施04-01

中国怎样才能培养出工匠精神04-01

培育工匠精神04-01

注重工匠精神培育和职业道德养成什么体系03-31

工匠精神个人感言04-01

工匠精神的内涵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