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朵朵女性网>育儿> 父母不要让孩子养成依赖的习惯

父母不要让孩子养成依赖的习惯

时间:2022-03-12 10:01:38 育儿 我要投稿

父母不要让孩子养成依赖的习惯

  父母不要让孩子养成依赖的习惯, 想要让孩子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家长首先要做到“宠而不溺”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孩子能自己穿衣服,家长就不要帮忙,能自己吃饭,家长就不要去喂。父母怎样才能不让孩子养成依赖的习惯呢。

  父母不要让孩子养成依赖的习惯1

  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凡一生成就卓著者,从小就具备了与同龄孩子不同的独立性。这包括他们认识事物的角度、自理生活的方式、性格特征、心理承受能力以及面对突发事件时的个人反应等等。人们也许会说,这一切只能对成人而言,把它应用于孩子身上则为时过早。

  理由是,孩子们尚未脱离父母的怀抱,做父母的职责就是保护他们。因此,在相当-gB分大人眼里,孩子是弱小无助的,你不可能要求他们做这样那样的事情。在这些家庭里生活的孩子甚至到了四五岁时,还被父母抱在怀里。

  不能否认孩子对父母怀抱有依赖,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才需要他们感受父母爱的另一种方式——让他们尽早学会爬和走路。许多孩子在母亲怀抱里待的时间过长,以至于十几岁时还什么事都做不来,每遇到困难就求助于父母。有一个高中快毕业的孩子,成绩不错,对人也很有礼貌,从外表看是个独立性很强的孩子。

image.png

  有一天爸爸到外地出差,妈妈生重病卧床不起,这孩子一下乱了方寸,不知道如何是好。家里冰箱中堆满了食品,可孩子就是不知道怎么去做,他整日守在母亲身边长吁短叹。后来孩子发现筐里还有几片白薯,在妈妈竭尽全力的指导下,好歹煮了一锅。母亲一边啃着白薯,一边流着;目说:“孩子,你以后可怎么办呀?”

  类似这种情形,在如今许多独生子女家庭已是司空见惯。

  实际上,当孩子从食母乳过度到吃固体食物、从母亲怀里下到地上蹒跚学步、从咿呀学语到能用简单语言表达感情……都显示了孩子是在向“独立”方向迈出他们不可缺少的步子。

  而许多父母却生怕亏待了孩子,孩子出生以后,便终日不离怀抱,亲着、拍着、哼唱着:孩子下地时,便把两手张开着,像佑护小鸡似的不离左右;稍大一点,不是骑在爸爸脖子上就是抱在妈妈怀里。孩子表面上好像很强壮,内心却特别虚弱,每每遇到生活中的什么小麻烦便会手足无措。

  国外从小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做法颇值得借鉴。

  在美国,孩子一出生就已拥有自己的小世界:一个成人的房间。在婴儿期,他们的天地是床而非母亲的怀抱;孩子出世以后就单独睡,不跟父母挤在一起:当孩子能够自己捧着奶瓶时,就由母亲灌好奶,让孩子自己抱着去喝:

  在孩子能够抓起勺子时,就不再给孩子喂饭:孩子需要方便时,把他放在坐盂上,无需再忙前忙后:给孩子洗过澡后,让他自己在围栏的床上玩耍;孩子走路几乎都是在学步车里学会的,不用父母把着身体往前走;当孩子摔倒后,父母也很少上前抱起来,而是尽量让孩子学会自己爬起来……

image.png

  美国人对孩子普遍灌输这样的理论:财富要靠自己的双手去挣,不能依赖他人;财富来自于一个人的独立、智慧、坚强和勤劳,而非来自于父母的钱袋。孩子懂事后,更不愿依赖父母,在他们看来,独立与否,是一个有关个人荣誉的大事。

  曾任美国劳工部部长的赵小兰的家庭,从小就注重培养她的独立性。赵小兰的父亲生性好客,每有客人来,父亲就把几个孩子叫出来分配他们做招待工作。孩子们为客人捧茶、递毛巾,就像真正的服务员一样。父亲说:“这样可以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和处世经验。”孩子们从小就学会了自己洗衣服,整理房间。父亲还率领几个孩子把门前长达三十七公尺的车道铺上柏油。这对幼小孩子而言,确实不容易。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包括让他们学会多种技能,这是做父母的重要责任。而在有些家庭的父母那里却是为孩子包办一切。这样会在孩子心中形成“生活中的所有事情皆由父母安排好了”的印象,他们所能做的只是当个听话的孩予,不给父母招灾惹祸,而那些做父母的也这么认为。

  当孩子三四岁时就有了“不听话”的表现,不愿顺随父母的意见,而独自寻找另外的途径时,父母便认为孩子是在与大人作对,长大了便不好管理。实际上,这正是孩子独立意识的萌芽。

  如果父母能够因势利导,给孩子适当的自由,就能使他们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当然,孩子也很可能由于经验不足做不好事情,如果父母因为孩子的“做不好”而不让他做了,或者加以责备,就会损伤孩子的“独立”萌芽。他们会因此消沉和退缩,眼瞧着父母一次又一次地“帮办”,坐享其成,觉得这一切是很自然的,他们大可不必去做什么,反正有人会给他们做好。

  一些资料表明,中国独生子女的幼儿期正无限制地延长。孩子们普遍意志不够坚强,心理承受能力极弱,对外界反应过于敏感,胆怯和虚弱,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不前。因为一点小事就过不了“坎”,走向轻生的道路。

  心理学家认为,做父母的不妨对孩子“粗放”一点,让他们多些“磨炼”:让他们从小就体会到大人的难处,这使孩子提前进入了“生活”,对日后的发展不无好处。心理学家同时认为,当孩子在实际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做父母的可以指导,但不能“帮办”,尽管这在大人是举手之劳,但对孩子却绝无好处,他们会认为这是你该做的事,既然不用我做,我还有什么必要去做这种费神费力的事情?!

  父母除了让孩子学会处理自己的生活事务,一些大人做的事情也可以让他们参与,甚至让他们负责某项工作。这不仅会提起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出色的独立性,同时,对培养他们的荣誉感、责任心也大有益处。父母“下放权力”会使孩子们终身受益:

  一生的大部分时光都将是孩子自己独立面对世界,父母不可能时时处处为孩子排忧解难。

  从小懂得跌倒了自己爬起来的道理,长大以后才有可能在失败中奋起。

  也许这一辈子做不出什么杰出的成就,但有一点尚可值得自豪,你没有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寄生虫,你是一个自食其力者。

  父母不要让孩子养成依赖的习惯2

  坏习惯1、随意乱发脾气

  经常见到很多孩子要某样玩具或吃某种零食,家长不给的话就大哭大闹,耍脾气,无奈之下,家长只能顺从孩子。

  有一就有二,慢慢的孩子就会习惯性认为,只要自己耍耍脾气,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会得到的。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经常随意乱发脾气。这样的,长大后碰到问题,就不懂得控制情绪、调整心态了。

image.png

  如果发现孩子有这样的习惯,家长一定要及时帮助孩子改正。对于原则性的问题,家长要坚定立场、说一不二,学会帮助孩子控制情绪。

  坏习惯2、过于依赖父母

  现在的父母对于孩子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什么事情都不舍得让孩子做,只盼着孩子成绩好就行。饭做好盛到孩子面前,孩子才吃;脏袜子放到周末才带回家给妈妈洗。

  家长什么都给孩子做好,细致周到的照顾,其实是在培养孩子的依赖性和惰性。孩子遇到困难,也会第一时间找家长,但是家长并不能成为孩子一辈子的依赖。

  所以,家长不妨“偷得浮生半日闲”,多指使指使孩子做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坏习惯3、离不开电子产品

  经常看到家长带着孩子聚会的时候,为了有个安静的空间,就让孩子在一旁玩手机。孩子也是求之不得,玩得不亦乐乎。

  很多孩子因为玩手机,视力下降、成绩下滑,变得孤僻、不喜欢和人相处。

image.png

  所以,不要让孩子再沉迷于手机了,带着孩子去散散步、晒晒太阳、看看书吧。别让还在美好的童年里只有手机。

  坏习惯4、生活毫无规律

  给孩子规定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写作业、几点睡觉,不仅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有很大的好处,以后的生活、工作也会很井然有序。

  坏习惯5、无视规则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很多父母以孩子还小为借口,对孩子不遵守规则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旅游景点,乱扔垃圾、在餐馆用餐时,不排队、大喊大叫。

  作为家长,不仅要以身作则,同时要给孩子定好规矩。该遵守的要遵守,不能越界了。其实,遵守规则也是对自身的一种保护。新闻报道里,很多起交通事故就是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才酿成的惨案。

  很多坏习惯不要以为等孩子长大后就能改过来了,往往等到想改的时候,才发现晚了。

【父母不要让孩子养成依赖的习惯】相关文章:

不要让孩子成为家里的皇帝03-04

孩子上学的健康习惯02-24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可以激励孩子03-07

老公不帮忙带孩子03-10

孩子为什么不专心03-09

培养孩子独立的生活习惯02-28

孩子的任性习惯该怎么解决02-27

父母应该了解孩子的害羞02-24

父母怎样领悟孩子的童心03-02

父母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智商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