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朵朵女性网>阅读> 怎样引导孩子保护自己隐私

怎样引导孩子保护自己隐私

时间:2022-06-05 20:04:46 阅读 我要投稿

怎样引导孩子保护自己隐私

  怎样引导孩子保护自己隐私,孩子总有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我们在生活中也会常常的告诉孩子隐私部位不让看,隐私部位不给碰,以及其他的知识,以下分享怎样引导孩子保护自己隐私

  怎样引导孩子保护自己隐私1

  给孩子普及一些安全知识

  通过绘本、电视上的一些安全实例,给孩子讲解社会上的许多危险,让孩子树立危险意识。告诉孩子陌生人不能随意碰触他们的身体,更不能随意打骂他们。给孩子安全感,告诉孩子父母会永远保护他们。

  母亲对孩子适时的性教育

  中国家长觉得性难于启齿,也不好和孩子讲。适时地对孩子进行性教育能增强孩子对自我身体的保护意识。通过谈话或者适合孩子年龄的性启蒙书给孩子看,教育孩子不能轻易让别人看自己的身体,更不允许触摸。

  告诉孩子爸妈是最信任的人

  教育孩子,无论何时父母都会保护她,而不是一味责难她。 教育孩子如果出现这样的不幸,一定要告诉父母,父母一定要做好措施,减轻事件对孩子的身心影响,并且避免不幸再次发生。很多加害人因为孩子的沉默,对孩子一直实施【性】侵,父母一定要及时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近况, 避免伤害的发生以及再次发生。

image.png

  让孩子分清善恶

  家长不要说,一定要听老师的话。如果受到老师的欺负和虐待,回来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不要因为害怕而不敢说。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很容易忽略这一点的,他们教会孩子对其他人友善,教会孩子忍耐克制,却没有告诉孩子,哪些人不值得友善对待,哪些行为无需忍耐。

  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教育孩子自尊自爱,抵制诱惑, 有什么样的困难,父母都会与他一起承担。自尊自爱的女孩,不会轻易被诱惑或者哄骗,至少危险就不会那么逼近。

  教孩子认识身体,知道自己的隐私部位

  对于这个方面,其实大可不必讳莫如深。我们可以跟老师一样,非常坦然地告诉孩子:

  男孩的生殖器官和屁股是隐私部位,女孩的乳房,生殖器官和屁股是隐私部位。这些部位是不可以给外人看或者触碰的。如果有人要看你的隐私部位,或者让你看TA的隐私部位,叫做“视觉警报”。

  怎样引导孩子保护自己隐私2

  培养好孩子和异性相处的界限感

  让孩子从小建立起和异性相处的边界感,首先要从家长做起,关于这一点,在《新生日记》中张亮的一番话值得有女儿的爸爸借鉴。

  在《新生日记》中张亮也说自己很宠爱女儿,女儿也很黏他,每天张亮回到家之后,女儿都要趴在他身上,一回家就和张亮拥抱。虽然语气很无奈,但是眼睛里的都是爱。

  但是在嘉宾问到“能不能亲女儿嘴”的时候,张亮马上严肃起来,很坚决地说:“不能亲,不能亲嘴!”

  张亮表示“如果是女儿的话,还是要教会孩子的一些自我保护意识,我现在亲她都得亲脑门或者是手背。”

  在这段视频一出的时候,张亮的教育观就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好评,更有网友评论说:“终于看到了一个会爱女儿的爸爸!”

  美国加州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儿童心理专家Charlotte Reznick提出:

  “嘴对嘴亲吻这种过于直接地表示亲密的行为,可能会给孩子造成困惑甚至误解,他们看到爸爸妈妈相互亲吻,会混淆自己和爸妈亲吻的意思。”

  所以要想要孩子学会保护自己,首先就是要从父母开始,建立起孩子的边界感。

image.png

  不只是要防范陌生人,也要小心身边的熟人

  根据一项调研显示,猥 亵儿童罪案件以6~10岁女童居多,熟人作案比例高达60.53%。

  因为可以熟知孩子的行程路线、家庭情况、性格喜好、经济状况。并且也可以更好的威胁孩子,让她们闭嘴。

  所以家长在平时不应该仅仅是教会孩子堤防陌生人,不和陌生人说话,不理会陌生人的求助、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和陌生人走之外,也要教会孩子提防身边的熟人。

  要告诉孩子,即使是熟悉的人,例如,爸爸妈妈的朋友,平时会送给你很多玩具的很和蔼的叔叔,也不可以随便亲你,不可以随便触碰你的隐私部位,不可以强迫你做不喜欢的事情,不可以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把你带走。

  要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知道隐私部位不能碰

  当孩子在遇到让她感觉不好的、奇怪的、别扭的行为,完全可以很勇敢的说“不”!

  其实孩子对于性别意识的萌芽,比你想象中的要更早。

  孩子2-3岁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了明确的性别意识,可以辨认出“男孩儿”和“女孩儿”。

  在北京师范大学一项研究显示,3岁左右,随着儿童神经生理的逐渐成熟,他们会开始注意自己和异性的区别,也会开始探索自己的身体,隐私意识逐渐成型。

  所以在3岁左右的时候爸爸就要有意识地拒绝一些过度亲密的举动,帮忙换贴身衣物,给女儿洗澡,和女儿亲嘴等。

  这样孩子才能懂得“不能随意在异性面前暴露隐私部位、不能随意和异性亲吻……”

  在进入幼儿园之后,和小朋友接触的时候也会更注重自己的隐私,以及在遇到坏人的时候,也更不容易受骗。

  怎样引导孩子保护自己隐私3

  1、未经宝宝允许,不查看他的私人物品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越来越普遍,同时也占据了很多孩子的大部分童年时光。孩子从电视、网络这些地方吸收了大量的信息,从而变得比较早熟,有了心里的小秘密,也不想跟他人分享。他们中的大部分孩子,会选择写日记的方式来抒写自己的小秘密。

  被排出在孩子秘密范围之外的父母,一旦发现了一点小苗头,就变得焦虑起来,担心自己的孩子误入歪道或不幸交到损友。一旦孩子将自己的日记本藏起,父母更是怀疑孩子是不是做了什么不可见人的事情?

  很多父母都抱着这么一种心态:“我是你妈妈,我为什么不可以看?”“到底有什么事情是连父母都要瞒着的?” ,在他们看来,孩子在父母面前就应该无所保留,呈现透明化的状态。于是,很多家长在孩子去上学之后,就打开孩子的日记本进行偷看。

  其实,幼儿期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心理上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对父母的依赖性减少,独立意识更加强烈,同时,也希望父母能够尊重他们的自主性与独立性。如果父母,还是把他们当成婴儿一样来看待,会让他们觉得不受尊重

  一旦发现家长偷看了他们的隐私,他们会变得无比恼怒。对孩子的秘密,家长应该予以适当的关注,但这种关注需要采用更艺术、更有效的方式,而不能简单采取查看孩子私人物品的这种干预措施,这样只会招致负面效果。

  2、给宝宝独处空间

  宝宝一个人在摆弄玩具,玩的正开心的时候,妈妈突然进来说::“宝宝在玩什么呢?让妈妈看看吧!”“宝宝饿了没啊?要不要吃点什么啊”。妈妈是出于好意,害怕宝宝肚子饿了或者觉得孤单,但父母过分的关怀,却会破坏宝宝的专注力。长期下去,容易造成宝宝注意力不集中的怀毛病,对宝宝日后的学习、生活有负面影响。

  很多妈妈会担心,宝宝喜欢自己一个人玩,会不会是有自闭症呢?其实,家长完全没有担心的必要,作为大人,有时候心情不好还会喜欢一个人走走,有自己的独处空间,何况宝宝呢?

  宝宝独处好处多多,适当让孩子在自己的小王国中独处,更有利于发展他们的独立性和创新性。

  就拿宝宝的小玩具来讲,很多时候家长会陪同宝宝一起堆小积木,宝宝搭起来可是是一板一眼的。小屋子是小屋子,小塔是小塔。在家长面前,宝宝并不敢“犯错”,即便是宝宝按照自己的思维来进行,妈妈也会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而在宝宝独处的时候,他就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力了,这样更加有利于他智力的开发。

  在独处的过程中,宝宝用自己的独特方式体验环境,用自己的方法尝试玩耍与解决困难,没有了大人的帮助,宝宝需要自己来动手动脑。不仅能帮助他在生活上独立,也有助于他在思维上的独立。

  3、呵护宝宝私处

  孩子的性教育,让很多中国家长觉得难以启齿。也有部分家长认为,不知道该怎样教孩子这方面的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不断开放,性方面的知识不能再对孩子只字不提了,而儿童【性】侵案例的'不断上升,为了防止儿童受到不必要伤害,家长更应该尽早对宝宝们进行性教育。

  首先,要清楚地告诉宝宝哪里是属于私隐的、不能暴露的部位,让孩子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在告诉宝宝的过程中,家长态度要大方,不能含糊地一笔带过。

  其次,需要告诉宝宝应该学会保护自己的私处。比如,什么人可以接触宝宝的私处,什么人不可以。必须明确的告诉他,只有父母或者照顾宝宝的人才可以帮宝宝清洗私处。其他人如果要触碰、或者抚摸宝宝的私处,宝宝要学会勇敢的拒绝,坚决的说“不”。

  妈妈们也要注意,在给宝宝打扮的时候,也不要过于注重好看性,而忽略了对他私处的日常呵护,日常着装,应尽量选择宽松、舒适的衣服。

  对于喜欢玩微博或者其他网络社交的父母来说,在公布宝宝的照片时,也要尽量遮掩好宝宝的隐私部位。

image.png

  4、保护宝宝自尊心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都会犯错。即使家长很生气,也都不要当着众人的面大声地呵斥他,不给宝宝留有情面。因为,几岁的小朋友已经有了自尊心的概念,家长太粗暴,将孩子的过错公之于众,也在无形之中侵犯了宝宝的隐私,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在教育宝宝的时候,家长需要就事论事,明确告诉孩子那件事情做错了,需要孩子怎么改正。而不是不问缘由劈头盖脸一顿臭骂。那样做的话,孩子可能会误读为家长不喜欢他本人了。

  5、孩子不可触碰的底线

  底线一:一些丢人的小习惯

  某些“丢人的毛病”幼儿往往对诸如尿床之类的“毛病”十分敏感,因为他们觉得这些缺陷会使自己在同伴面前“丢面子”。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教师,都不应在小伙伴们面前提及,更不宜嘲笑、挖苦。

  底线二:某些心理疾患

  对于自己正罹患或曾经罹患过的诸如孤独症、抑郁症、多动症等与心理有关的疾患,幼儿往往更为敏感。如果大人们经常挂在嘴边,自然不利于疾病康复。即便疾病已痊愈,当着孩子的面常常提及也等于是“揭短”,同样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底线三:孩子曾经的伤疤

  一些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曾经的过失”,也会使得某些孩子长期耿耿于怀,只要有人提起,他们便会有“被揭伤疤”之痛。这些“曾经的过失”可能包括:某次游戏得了最后一名,某次表演砸了锅,某次郊游出了洋相,甚至小时候爱哭等等。

  底线四:被惩罚的经历

  被打、被骂、被罚站等体罚往往是孩子“没齿难忘”的痛苦经历,因为不仅皮肉受了苦,心灵也可能受到创伤。即使孩子目前已很少遭到体罚,但在旁人面前频频提及过去的“受辱史”,仍然会使他陷入极度尴尬之中难以自拔。

  底线五:身体缺陷残疾等

  如平足、色盲、矮小、过胖、过瘦、眼小、脸丑等生理或身体上的缺陷,尽管是“明摆”着的,但如果大人时不时提及也会使孩子失意。即便说的是很久之前的事,如出生时瘦得皮包骨或样子像难看的“小老头”,也会让孩子不快。

【怎样引导孩子保护自己隐私】相关文章:

怎样教孩子保护自己的隐私05-20

怎样让孩子懂得保护自己的隐私05-19

怎么教育孩子保护自己的隐私05-18

怎样教育女孩保护好自己隐私05-19

小学生该怎样保护自己的隐私05-20

如何保护孩子的隐私05-19

怎样引导小女孩要学会保护自己05-17

怎样引导调皮的孩子05-29

如何引导自己的孩子06-01

女孩子在外怎样保护自己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