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朵朵女性网>阅读> 讲给孩子的冬至节故事

讲给孩子的冬至节故事

时间:2021-12-17 09:31:10 阅读 我要投稿

讲给孩子的冬至节故事

  讲给孩子的冬至节故事,冬至是我们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最重要的节气,我们的24节气是古人按照天气和天文所划分的冬至,这一天是白昼最短的一天。下面分享讲给孩子的冬至节故事。

  讲给孩子的冬至节故事1

  关于冬至吃饺子的小故事一——纪念医圣张仲景

  每年的冬至都有吃饺子的习惯,冬至吃饺子是有故事的,和张仲景有着很大联系。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

  有一年冬天格外寒冷,很多人身染寒疾,张仲景整天忙着四处为人治病,没空休息。有一天张仲景治疗完病人回家,一路上寒风刺骨,大雪纷飞,尽管身上穿着厚厚的棉衣,张仲景也冻得哆嗦起来。路过小镇街道时,他看见一些穿得破破烂烂的穷人,由于没有棉衣,穿的太单薄,他们身上脸上都生满了冻疮,很多人的耳朵被冻得通红,甚至溃烂发脓。张仲景心地善良,见到眼前的情景十分难受。

  张仲景回到家后,心里还惦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苦人。他想用自己的医术来帮助他们,于是买了许多驱寒的药材和羊肉,在冬至那天带领自己的弟子,在小镇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一个大棚,支起一口大铁锅,把羊肉、辣椒和那些驱寒药材放进锅里熬。熬好后,又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住,仿着耳朵的样子捏成面食,最后再放进锅里煮,煮成的面食香嫩可口。这是一种可以治冻伤的药,张仲景给它取名叫“祛寒娇耳汤”。

  香味吸引来很多人,张仲景吩咐弟子分给每人一大碗汤,两个娇耳。人们吃下娇耳,再喝下祛寒汤,只觉得浑身发暖,两耳发热,马上就不冷了,仿佛喝了热酒一样,大家都十分感谢张仲景。更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破烂的耳朵不出半个月竟都神奇般的好了。

  后来每年的冬至,人们都会效仿张仲景,仿照“娇耳”的样子做成面食来吃,“娇耳”也渐渐变成了今天人们常说的饺子。民间流传说,只要吃了冬至的'饺子,冬天就不会再冻伤耳朵了。

image.png

  关于冬至吃饺子的小故事二——纪念女娲娘娘

  在怀川地区,有一个冬至吃饺子的传说,上古时期,女娲在神农山抟土造人。到了冬天,天寒地冻,女娲捏出的泥人的耳朵纷纷被冻掉,女娲十分着急。

  于是,女娲就用针线把泥人的耳朵重新一个个缝上。一天,女娲缝好一个泥人的耳朵,把余下的线让这个泥人用嘴咬住,转身去找剪刀,当她拿着剪刀回到泥人身边时,一个好主意瞬间在头脑中诞生了。她用一根线,一头拴住泥人的耳朵,一头让泥人紧紧咬在嘴里,如此,泥人的耳朵就不会被冻掉了。后来,人们在冬至这一天怕冻掉耳朵,也用一根线一头拴住耳朵,一头咬在嘴里。时间长了,就把咬线变成了吃饺子,因为饺子的形状很像耳朵的形状。冬至吃饺子这一习俗便在怀川地区传开了,延续至今。

  讲给孩子的冬至节故事2

  冬至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冬天真正来临的日子。“至”是极致的意思,冬藏之气至此而极。它包含三层意思:阴寒达到极致,天最冷;阳气始至,上升才逼天气寒彻;太阳行至最南处,所以昼最短,夜最长。

  冬至,夜长昼短,古人这一天要祭祖,然后彼此贺冬。“其夜,家奉神佛前并主人卧室燃灯达旦,主家宅光明,攒火围炉,合家共坐,以助阳气”,与除夕守夜差不多了,故有冬至大如年的这一说法。古人认为自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天地阳气开始兴做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也是从冬至之日起,就进入了 “数九”,俗称“交九”,以后每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那时就春暖花开了。

  汉族民间广为流传的冬至“九九消寒歌”,俗称“九九歌”“数九歌”,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的气候、物候变化情况,同时也表述了农事活动的一些规律。

image.png

  冬至习俗

  中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人们还会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潮汕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年虽还没有过,但大家已加了一岁。孩子们最盼吃这碗甜丸,往往夜里醒来都要问天亮了吗?然而天好像要与孩子们开玩笑似的,老是不亮,故潮俗有“冬节夜,啰啰长,甜丸未煮天唔光”的童谣。

  讲给孩子的冬至节故事3

  1、冬至节气是有吃狗肉的风俗习惯的,传说故事是以汉朝逐渐的,流传,汉高祖在冬至节气这一天食用樊哙煮的羊肉,感觉味儿特别好,因此民俗也跟随咬起了羊肉,此后在民俗产生了冬至吃狗肉的风俗习惯。如今的大家竞相在冬至节气这一天,吃狗肉、牛肉及其各种各样滋补食品,而求明年有一个好运气。

  2、也有一个故事有夜不出门,冬至节气的情况下,不能外出,许多 地区广为流传着冬至节气的夜里外出不吉利的叫法。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是由于冬至节气的大白天过短了,冬至节气这一天是北半球地图全年度中大白天最短、夜里最长的一天,而古代的大家到夜里不象现在有夜市街,灯火辉煌,古代的大家夜里外出很不方便,因此 古代的大家在天黑了以前都是会很早的回家。

  3、冬至节气也有吃赤小豆糯米糕的风俗习惯,在江南风情。流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孩子不成才,罪大恶极,丧生于冬至节气这一天,人死之后变为疫鬼,再次迫害老百姓。可是,这一疫鬼最怕赤小豆,因此,大家就在冬至节气这一天煮吃赤小豆饭,用于驱避疫鬼,防灾减灾除病。

image.png

  4、讲了这么多吃的,怎么可以不提吃粽子呢?每一年阴历冬至节气这一天,无论穷富,水饺是不可或缺的节日饭。特别是在华北地区,吃粽子的人确实尤其多,这类风俗习惯,是因留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节气舍药留有的。

  5、冬至节气苏州人也有吃馄饨的风俗习惯,听闻小馄饨是四大美女之一的美人创造发明的,流传吴越春秋一宴上,漂亮美女美人进御餐厅厨房包出一种畚箕式小点心送给吴王。这就是小馄饨,但那时候并不是那么叫的,吴王一口气食用一小碗,感觉十分美味,因此了解这个是什么?美人想:这暴君混混沌沌杂乱不动,便随意应道:“杂乱。”因此就拥有之后的小馄饨。

【讲给孩子的冬至节故事】相关文章:

关于冬至节的绘本故事12-17

冬至的小故事12-17

冬至的传说故事12-17

冬至有趣的故事12-17

冬至的历史故事12-17

关于冬至的故事12-17

冬至的来历故事12-20

冬至的故事梗概12-17

冬至的故事有哪些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