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朵朵女性网>生活> 元宵节的美好寓意

元宵节的美好寓意

时间:2022-01-15 09:27:57 生活 我要投稿

元宵节的美好寓意

  元宵节的美好寓意,每年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对于元宵节相信大家都不会觉得陌生,但是对于元宵节有什么寓意是很多人不了解的,下面分享元宵节的美好寓意。

  元宵节的美好寓意1

  1、元宵节舞狮子,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2、元宵节杨枝插门,寓意着阳能的生发。

  3、元宵佳节,全家人在一起吃汤圆,“汤圆”与“团圆”字音相近,象征着团团圆圆,和睦相处。

  4、元宵节有很多信仰活动,祈求神灵保佑。象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5、元宵节可以说是地道的中国情人节。古代元宵节由于开禁,人流如织,男女相遇,易于产生爱情。千百年来,在元宵节上演的两情相悦的爱情故事,举不胜举。

  6、元宵节的文化价值在于它是全民的狂欢节,人人参与,乐在其中。

  7、元宵节到来时,节日经济被搅热。

image.png

  元宵节简介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正月十五燃灯习俗的兴起也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元宵节的美好寓意2

  正月十五是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此时一元复始,大地回春,同时国人历来重首尚新,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日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比如唐《两京新记》云:“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以看灯,光若昼日。”

  同时,元宵节还突破了长安宵禁的限制,使得民众社会娱乐空间和时间大大拓展。与此相对应的,是女性这一历来为礼教所束缚的群体,也暂时获得自由,可以尽兴参与到元宵节狂欢中。在唐朝,不仅平常深锁宫闱的宫女们可以参加元宵节的盛装游乐,长安郊县的少女少妇们,也可以在灯轮下踏歌三日夜,“欢乐之极,未始有之”。

  这狂欢喜庆的习俗,随着明清市民社会的发展,不仅日趋极盛,还增加了舞狮子、闹龙灯、猜灯谜等新的习俗。小说《镜花缘》里记载多九公在智佳国猜了一个出典于《孟子》、谜面为“万国咸宁”的灯谜,谜底为“天下之民举安”,可见元宵节还有祈求国泰民安的寓意。

image.png

  说到祈福,这也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文化主题。清代苏北地区,元宵夜要引火烧田,祈求丰收,童谣唱:“灯笼亮,火把红,正月十五炸麻虫,场边田边都炸到,炸得害虫影无踪。”陕西一带还有挂灯笼“照黑角”的习俗,寓意把家里所有黑暗角落都照亮,以示驱邪纳福。另外,清代广东还有妇女元宵节祈子的习俗。

  元宵节还是一个充满浪漫气息的节日。有情人在元夕夜或初盟月下,或终成眷属。前者有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里所载的“东风夜放花千树”,“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浪漫描写。后者有《太平广记》所记载的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与其妻乐昌公主,饱经世乱而忠贞不渝,最终破镜重圆的.温暖故事。这些,都为元宵节注入了温馨的文化气息。

  元宵节是中国最重要的民俗节日之一,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意蕴,鼓舞和温暖了我们千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中华儿女的共同精神家园,我们一定要把它珍惜好、传承好。

  元宵节的美好寓意3

  元宵节的来历

  1、汉文帝纪念平吕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

  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image.png

  2、道教的“三元说”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

  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

  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3、东汉明帝点灯敬佛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4、起源于“火把节”

  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

  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元宵节的美好寓意】相关文章:

美好寓意的春联01-14

寓意美好的春联01-13

象征美好寓意的对联01-14

寓意美好的春联照片01-14

春联及美好的寓意01-14

寓意美好前程的花01-10

寓意美好未来的对联01-14

寓意美好的春联有哪些01-14

美好寓意的春联大全01-14

文字优美寓意美好的对联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