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朵朵女性网>阅读> 以死亡来开始美文

以死亡来开始美文

时间:2020-08-15 14:25:21 阅读 我要投稿

以死亡来开始美文

  “记得蒙田在《论哲学即是学死》一文中说过:‘西塞罗说哲学不是别的,只是准备死。’这话说到了点子上。好的哲学叫人如何去死,好的宗教也教人如何去死。宗教文化根植于死亡意识,但这死亡意识的本质,不是对死的恐惧,而是对死的思考和选择;不是探索死这一生理现象,而是对如何对待死的文化意义,如何去死。哈姆雷特不是有句名言吗:‘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他所考虑的重点,就是如何去死。所以弗洛伊德说:‘你想长生,就得准备去死。’(《弗洛伊德论创造力与无意识》)那意思是说:不知死,焉知生?

以死亡来开始美文

  这就与中国哲人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争锋相对了……”这是从我最近在看的一本书里摘录下来的。

  只是想要很好的引出这句在我心里辗转了好几天的话“不知死,焉知生?”

  直接了当的说,我相信这句话是对的,不论怎样,我就是相信这个话是真理,我还要照着去做,这是我的宣告!

  不知死,焉知生!出死入生!

  ……希望从绝望中产生的真理才是耶稣死而复活的涵蕴。孔子不过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耶稣之死却告诉人们:朝成道则朝死,夕成道则夕死。闻道而可死与成道而敢死,这里面就有一个的信心、希望和热忱的程度的差别在……

  是的,希望从绝望中产生的真理才是耶稣死而复活的涵蕴。向我们一个出死入生的超验性的启示。

  ……但丁的地狱之门的可怕铭文首先就使中国读者感到陌生和震惊,走上炼狱和天堂的步子就格外地疲乏和艰难。终于,在赎罪的半途便止步不前了——因为它所倡导的再生之路,不是靠舍粥散金援救穷人,而是靠以身殉道牺牲自身。

  这出死入生听起来挺不顺耳,但它和兵家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差不多……

  出生而入死,是生命的自然规律,但不是人生的归宿。人生真正的归宿,是出死而入生。

  出生入死易,出死入生难。但丁在《神曲》第一歌中就走上了“另一条路”,一条“必须把一切希望抛开”的死亡之路。

  ……

  路,得这样走,就像但丁说的,必须把一切希望抛开,走死亡的路,在这里不谈走的勇气,也不说智慧,更不讲力量!只说,只单单的说,就是这样的走,把一切的希望都抛开。

  死透了没有?没有,那么就再死,够够的死,死完全,死透了。

  其实我们是死的,只是我们自己觉得我们还活着,以为生命终了那天埋在土里才是死。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这样,真不晓得我们所谈的希望和梦想在哪里?已死了的人会谈这些吗?

  我们该死,看清楚我们生命里死亡的本质,既然死是众人的结局,那么生的希望在哪里呢?

  死那么长久,所对应的生难道只在乎传承吗?不,绝对不止于此!有永生,才会有这种长久的死。

  Where?在哪里?永生在哪里?

  永生真的有吗?有生命,怎么会没有永生呢?是有永生,永生的里面有生命,生命是在永生的里面!

  那么,如何寻找到它,如何寻找到生命背后的永生?

  死,只有死,彻底死掉,复活的生命才会显出来!

  这出死入生听起来挺不顺耳,但它和兵家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差不多。目的是让人生绝望中奋起,在困境中演一场壮烈的生命悲剧。“真性活动包括牺牲与风险。”马丁-布伯说。(《我与你》)而更重要的,是告诉你:如何像耶稣复活之后一般,把一次性的生命度过得如同第二次获得生命似的成熟、充实、亲切、精纯!

  ……

  走上死亡之路,生与死两重痛苦时时的折磨,生与死两种快感时时的刺激。背上痛苦的精神重负,也给人敢于正视灵魂的生死苦乐的勇气和信心。

  不怕正视死亡。

【以死亡来开始美文】相关文章:

加湿器为何致人死亡01-26

死亡是什么感觉01-28

梦见自己死亡过程01-21

梦见自己体验死亡01-21

死亡时的感觉01-21

老人恐惧死亡如何缓解01-19

教你体验死亡的感觉01-21

临近死亡是什么感觉01-28

溺水死亡是什么感觉01-28

正常死亡是什么感觉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