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朵朵女性网>生活> 二十四节气的文化价值

二十四节气的文化价值

时间:2021-03-17 11:08:35 生活 我要投稿

二十四节气的文化价值

  你知道二十四节气的文化价值包含什么吗?二十四节气,主要是古代先民为了指导农业生产所制定的节气。很多人想知道二十四节气的文化价值有什么,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收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十四节气的文化价值1

  二十四节气的文化价值

  面对春夏秋冬雨露霜雪的自然变幻,我们的先人仰观天象、俯察万物,总结出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曾在漫长的农耕时代被人们奉为圭臬,它不仅仅是文人雅士吟花弄月而衍生出的诗化生活方式,更是老百姓有滋有味的恒久生活,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民俗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早在《汉书·王吉传》中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记载。二十四节气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民俗,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是节日民俗。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固定节日,成为中华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的清明、立春、立夏、冬至等都融入了节日的氛围,夏至、暑伏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民间的一些如“冬至饺子、夏至面”“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就是这种文化的体现。

  我国各地的人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了与节气密切相关的习俗,如立春时的“鞭打春牛”、大寒节的“尾牙祭”等一些节日民俗,有的流传至今,成为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鞭打春牛”:相传古代东夷族首领的儿子带领人们从游牧改学耕作,立春时节,人们准备翻土犁田,可帮人犁田的老牛却仍沉浸在“冬眠”的酣睡之中,句芒让大家用泥土捏制成牛的形状,然后挥舞鞭子对之抽打、鞭响声惊醒了老牛,吓得乖乖地起来下地干活了。由于按时耕作,当年获得了好收成,原先以畜牧为生的人们都乐于从事农业了,句芒则被尊为专行督作农耕的神祇。这种习俗一直沿袭至今,河南南阳市内乡县衙还保留着相关的记录并延续着有关“打春牛”的活动。

  清明节气是表示季节变迁的特定节令之一,这一时节,吐故纳新、生气勃发、气温升高,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与行清墓祭的好时段。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节不仅有祭扫、缅怀、追思的主题,也有踏青郊游、愉悦身心的主题,“天人合一”传统理念在清明节中得到了生动体现。历经发展演变,清明节融汇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杂糅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今天的淮南,清明节同样沿袭扫墓和踏青两个方面的习俗。

  二是生活习俗。对古代先民来说,二十四节气又不仅仅是一种时间制度,而是有着更为丰富的生活内涵,是他们多彩生活的重要体现与组成部分。

  “春分立蛋”的民俗,沿袭了几千年。早在4000年前,中国就有了“春分立蛋”的传统,当时是为了庆祝春天来临。为什么要在春分这一天竖鸡蛋呢?据说,这一天最容易把鸡蛋竖起来,其中还有一些科学道理。据专家介绍,春分是南北半球昼夜均等的日子,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刚好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很有利于竖蛋。其次,春分正值春季的中间,不冷不热,花红草绿,人心舒畅,思维敏捷,动作利索,也易于竖蛋成功。最后,春暖大地,万物生长,“立蛋”除有立住鸡蛋的本意,亦有“马上”、“添丁”之意,意味着人们祈祷人丁兴旺,代代传承之意。

  夏至,又称“夏节”“夏至节”。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据《周礼》记载:“以夏日至致地祗物魅,以禬国之凶荒,民之礼丧。”大概意思是说,在夏至那天招致地祗物魅降临接受祭祀以消除国家的荒年饥岁,百姓的疫病死亡。在我国南方广大地区,夏至这天有祭田公、田婆的习俗,田公、田婆就是土地神,这是古代夏至祭祀土地神,以祈求农业丰收、消除病虫害的寓意。

  同样过夏至,南不同北,北不同南。浙江绍兴夏至这天“做夏至”,主要是祭其祖先。到了江苏无锡,夏至这天早吃麦粥、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这天无锡人不祭祖,而是给小孩称体重,盼望孩子胖些健康些。如果往我国最北境的黑龙江漠河去,夏至白昼可长达17小时,“昼玩夏至,夜眠冬至”,那儿正办旅游节呢。每年都有数万人来这儿的“北极村”,欢庆夏至节。

  三是饮食民俗。民以食为天,饮食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而且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饮食习俗还涉及到饮食所用的器皿和场合等十分丰富的内容。

  夏至这天应时的食品是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之说。北京人在夏至这天讲究吃面。按照老北京的风俗,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大食生菜、凉面了。因为这个时候天气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夏至这天,北京各家面馆人气很旺。面馆的凉面、担担面、红烧牛肉面、炸酱面等都很“畅销”。

  立秋,一般在公历8月7日或8日。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周代立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仪式。汉代沿承此俗,并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民间则有在立秋时占卜天气凉热的风俗。另外,经过了苦夏,人们的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补偿夏天的损失,北方人谓之“贴秋膘”。

  冬至是重要的时令节点,是阴气高涨,阳气生发之时,是传统计算二十四节气的起点,是最困难也是开始萌生希望的时节,人们围绕冬至举行一系列季节仪式。汉代开始庆贺冬至,六朝时,称冬至为“亚岁”,媳妇给公婆进献鞋袜,给长辈祈寿。宋代官府放假如同新年。明清江南吴越地区冬至仍然是民俗大节。清代的安徽、江西、湖南人在冬至节祭祀祖先,一般是合族聚会祠堂,祭祀历代祖先,然后宴饮。

  民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每一种传统习俗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民俗文化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华文化之精髓,体现了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追求。这些习俗和节日无不寄托着古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热爱生活、辛勤劳动、追求美好的精神财富。

  二十四节气的文化价值2

  二十四节气的文化价值

  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共同认知的情感文化纽带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发明的一种科学的时间制度,它调整着我们和自然的关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俗学会名誉会长刘魁立说,人们在时间的框架下、按照当地自然的变化生活,一年的活动都在这个时间跨度里面。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中国人‘感时应物’,这些诗句不需要赘述就可以直抵心灵。但是你对一个外国人讲这些,他是不会动心的,因为他的情感认知体系里没有这个。对中国人来说,二十四节气是一个共同的认知体系,体现的是一种集体认同的情感纽带,体现的是我们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二十四节气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刘魁立说。

  平度市委书记张杰说,随着中国城镇化脚步的加快和现代生产技术的进步,二十四节气对农耕的指导功能逐步减弱,与脚步匆匆的现代人渐行渐远,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二十四节气的文化价值融入现代生活变得极其重要。

  2、让过去有价值的东西在当下生活中实现价值

  “一年前,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对整个社会文化氛围的营造作用非常强大。生活越来越好,传统文化开始回归,人们开始怀旧,开始追根溯源。”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原巡视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保护基地专家委员会主任马盛德说,文物是静态的,要保持原貌修旧如旧;而二十四节气是动态的,要不断地传承、创新、演变、发展。

  “传承不能乱来,要有章法。原汁原味的讲法是不对的,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独到的理解和观念,就像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中国古琴,它的形状一直在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变化。二十四节气的传承也如此,我们要抛弃其不科学不理性的元素,把最科学最有价值的基因留下来。”马盛德说,传承最关键的是先要把旧的东西学会了,我们才能知道它缺什么,我们才能知道应该加上些什么,然后让它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

  “几年前我给研究生上设计创意课,选课人数恰好24人,便以二十四节气为题安排了一次专题设计。”同济大学教授、非遗研究中心主任范圣玺说,这次设计创意课上得特别好,学生们通过做二十四节气设计,一下子知道了那么多鲜活的节气饮食风俗,有天然的色彩、有文化的温情、有素雅的时尚。不仅如此,这些设计还让大家涉猎了美丽乡村、现代乡愁、地域再生、转型发展等热点问题。由此他想到,传承需要载体,一定要把传统的东西放进现代生活里,只有让过去有价值的东西在当下生活中实现价值,传统文化才能“活”下去,非遗传承人才能“活”下去。

  3、建立文化自信才能安放现代乡愁

  30多年的改革发展,乡土中国向城市中国不断推进,日子越来越富裕,生活越来越便捷,但社会巨变带来的心理震荡也在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人,走得越远我们越喜欢怀旧——故乡在哪里?乡愁何处安放?

  “怀旧是一种对既往的留恋,用它来解读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是不够准确的。应该说,传承创新的过程就是对传统文化反思和尊重的过程。历史的进步是要对过去有总结、有扬弃、有保留、有否定、有修正,然后再重新开启一个新的时代。”刘魁立说,中国正进入崭新的发展时代,我们不仅开始思考与自然的关系,而且也开始思考与世界的关系。像“一带一路”倡议,就是把我们国家的发展直接和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我们不再关起门来自顾自,而是承担起了推进人类社会发展的重担,这便是一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特别喜欢这句话,对设计行业来讲,当中国社会进入对更美好生活的需求阶段,也就意味着人们更加追求精神层次的需求,设计便是这种需求的载体之一。前几天搞非遗传承人培训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二十四节气圆盘,然后让所有的草编柳编竹编类非遗传承人进行编织,每个节气对应一种编法一种图案,用非遗来表达非遗,这个作品完成后非常有震撼力。”范圣玺说,“我经常对学生们说,天天学别人的东西哪里来得自信呢?传承是从传统文化里不断汲取精髓,发展是创造出有自己时代特点的东西。当你有能力、有底气把民族的东西变成世界的东西时,你才有文化自信。”

  “说到底,文化自信来源于我们对自己的科学认知,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更知道自己到哪里去,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就能够扎扎实实地积累文化自觉,建立文化自信,唯有此,才可以沉淀并安放我们的现代乡愁。”刘魁立说。

【二十四节气的文化价值 】相关文章: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简介传统文化01-16

我国宪法的价值01-17

姜的营养价值01-23

鳗鱼的营养价值01-23

游泳的意义与价值01-16

价值观的名言01-13

梅花的实用价值01-22

梅花的用途和价值01-22

春节的意义与价值01-19

葡萄的功效和作用价值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