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朵朵女性网>阅读> 感悟森林时光

感悟森林时光

时间:2021-12-25 13:59:06 阅读 我要投稿

感悟森林时光

  感悟森林时光,我想大概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圈子,或大或小,或耀眼或平凡。也许几经波折。阅读能让我们的身心变得放松,跟随小编一起欣赏感悟森林时光。

  感悟森林时光1

  中国古人按天体运动的周期、时间流逝的节律,把一年划分为四季,再细划为二十四节气,方便了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其间,又安排了许多节假日,一方面庆贺丰收,另一方面给忙碌的自己放一放假,让人们简单地做一做小结,休息几天后,再次整装前行。其它生命也如此,比如植物,春夏时忙碌着舒枝展叶,开花结果,到了秋末,进入冬天,少了阳光雨水的时候,就停下步,歇一歇,进入休眠状态,自己也给自己放一放假,待到第二年春天再次上路去全力拼搏。

image.png

  中秋节后,菜子河开启了一年四季里最美好的时光,没有什么春寒料峭,没有什么酷暑难当,也没有什么天寒地冻,满世界里一遍清凉,不冷也不热。光阴打我眼前走过,不紧不慢,不急也不躁,像舒缓的山泉一般轻轻地永续流淌。时间为弦,地面为鼓,菜子河流域的秋虫深情款款,弹拨出生命流淌的心境清宁的高妙旋律。在太阳系,只有大地才呵护与养育着生命,一切生命幸运至极。大地承载着一切,厚德载物:日月山川,风雨雷电,“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有了大地,才会有生命,才会有我们及我们的一切。

  谁也没有看懂时光,很难知道它是什么,费尽了古今哲人及科学家的脑筋,包括那些以宇宙为宏观背景来探究时光的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谁也看不见、看不清时光,它无实、无体、无相,如梦如幻,虚空一般地存在,谁也抓不住它,似乎游离于万物与生命之外,只是存在于我们的观念之中,所以,有人干脆给予一票否决。然而,我们终究还是能够感受到她的存在,它随时随地都在我们的身边永恒流动。一切都在时光的包围之中,包括生与死。时光是冷峻的、客观的,它无色无味,永远在过去、现在、将来这条线上奔跑,万事万物万象在这根线上奔跑,生命也在这根线上奔跑,前仆后继,永无停息的一天。时光驱动着一切,驱动着宇宙旋转,驱动着大地四季轮回,驱动着生命蓬勃繁衍,周而复始。而层林尽染的秋天,也在这根我们永远看不见的线上奔跑。

  菜子河流域的秋日时光,从我的个人感受来讲,恐怕要算是从中秋节前后才开始的。阳历八月里立秋,九月里才能让人感受到秋天的真正到来。秋风柔婉的手,一点一滴地剥去了菜子河两岸密林的夏日盛装。一叶知秋,夏日的繁华徐徐洗尽。万类竞技,草木忙碌了一个春天加一个夏天,开始逐渐进入休眠期,它们到了应该喘一口气儿歇一歇的时候了。

  庄稼紧跟着秋日时光的节拍,展示着生命的舞蹈。架上的豇豆、黄瓜、丝瓜、葫芦的藤蔓,牵满坡地的南瓜、冬瓜、瓠子的藤蔓,曾经翠绿的叶片现在开始慢慢枯萎。许多叶片辞退了自己的工作,携带闲静的时光,梦游一般地回归于大地。农人陆陆续续收割了稻子、玉米,摘掉躺在地上的南瓜、冬瓜,割掉了藤蔓,亮出了土地的黑褐色,让土地歇一口气。秋日里,一切都在收获,斑鸠、八哥、山雀也不例外,现在它们很少叽里呱啦地鸣叫了,减少了春天里呼朋引伴的许多激情,只是默默地忙着啄食田间遗留的稻粒,为了越冬,为了预防冬天里食物短缺,它们抢着时光,埋头努力进食,把自己养得肥肥胖胖的。当从这一棵树飞往那一棵树的时候,它们在空中笨拙地画着弧线,飞翔的动作看上去好像很吃力,也很滑稽。

image.png

  大自然总有节律,很会调节自己的状态,华丽喧嚣之后就会安排一阵清冷沉默,让自己随时处于清醒之中。秋高气爽,风轻云淡,在菜子河流域,这是不可多得的爽朗天气。大森林之上,多半时日都是云蒸雾绕。而事实上:天空正做着加法,大地正做着减法。云层愈来愈厚,好像是在给日益走向寒冷的高天准备着厚厚的羽绒服;而大地,木叶纷纷而下,山长水瘦。“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风凉爽了起来,雨粒轻盈了起来,落霞绚烂了起来,一切均在秋日的时光里缓慢穿行,温柔备至,似乎是在享受一种大功告成后的从容自如与幽雅闲静。“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所有事物的行为,在秋日时光里,都好像经过了特意的周密思考,方才稳重地前行。秋日时光总给人一种飘逸、超然物外之感。蝉变得很懒散,也可以说是很悠闲,有一声无一声地鸣叫,断断续续,想叫两声就叫两声,没有兴趣了,干脆就高高地禅坐于枝叶间静默着,静观远方的山高水长,苍狗白云。

  此时,许多植物并没有停止生长,它们正抓住秋日时光,做好最后的收尾工作。丛林深处,红色的野山楂果、橙黄的银杏果、青色的苦楝籽等,正饱吸阳光,汲取雨露,灌浆结实。来不及收获的苦瓜,金黄亮色的弯弯瓜果,挂在高高的细藤上,爆裂开来,吐出血红色的果豆。南瓜被染黄,冬瓜、丝瓜正翠绿。马交儿、葛藤、刺花藤,苍翠抢眼,藤蔓柔弱,不禁风寒,它们却顽强抗争,沿着乔木枝叶与斜坡面,手拉手,身挨身,牵牵连连,千缠万绕,在万类竞技的密林里,它们也能占据一席之地生息繁衍。这些植物的'色彩,均是秋天时光的艳丽色彩。其实,时光并没有白白地流逝而去,而是走进了万物的内部,深入到这些累累硕果,融入其中,成为了万事万物的一部分。

  土地间歇一段时间后,秋日时光就步入了十月小阳春,此时此刻,似乎春天又回到了大地,许多野花次第开放,一些落尽了黄叶的枝头,误认了季节,热情地绽放出花朵,萌发出新绿。所有新近播种的庄稼,紧紧抓住这个良辰佳期,突飞猛进地生长,田野里展现出一片旺盛的嫩绿。然而,远山近水的浓郁斑斓的色彩,时时提醒着我:这不是春天,而是艳丽的秋日时光。候鸟大军全部都整装待发,只须听到领头的一声吆喝,就立即启程,飞向空际,背负青天,向着温暖的南方迁徙。我知道,它们将拍打着它们轻盈的双翅,把菜子河流域美轮美奂的温婉时光,一批又一批地载向那遥远的远方。

  感悟森林时光2

  一直以为寒山寺只是烧香念佛的去处,好像不怎么引起关注,没曾想自从今年五月真去了寒山寺以后,才知道寒山寺里还有那么多的幽深和玄妙。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河畔枫桥古镇,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贞观年间改名为寒山寺,成为吴中名刹。

  我们一行从下榻的酒店出发,边说边走不一会来到了寒山寺。

  来到寒山寺景区,我们首先看到的是那两个镌刻在奇石之上的“和”“合”二字,单从字面上看,合,应是不违背,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应或相符;和,应是相安,谐调和谐,和气的意思,教育后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讲究个度,要顺应自然发展的规律,不要逆流而上。

  观罢合,和二字,我们来到了大雄宝殿。

image.png

  寒山寺正殿,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飞甍崇脊,据角舒展。露台中央设有炉台铜鼎,鼎的正面铸着“一本正经”,背面有“百炼成钢”字样。这里包含着一个宗教传说:有一次中国的僧人和道士起了纷争,较量看谁的经典耐得住火烧。佛徒将《金刚经》放入铜鼎火中,经书安然无损。为了颂赞这段往事,就在鼎上刻此八字以资纪念。

  殿宇门桅上高悬“大雄宝殿”匾额,殿内庭柱上悬挂着赵朴初居士撰书的楹联:“千余年佛土庄严,姑苏城外寒山寺;百八杵人心警悟,阎浮夜半海潮音。”高大的须弥座用汉白玉雕琢砌筑,晶莹洁白。座上安奉释迎牟尼佛金身佛像,慈眉善目,神态安详。两侧靠墙供奉着明代成化年间铸造的十八尊精铁鎏金罗汉像,乃由佛教圣地五台山移置于此。

  佛像背后与别处寺庙不同,供奉着唐代寒山、拾得的石刻画像,而不是海岛观音。画像出自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罗聘之手,用笔大胆粗犷、线条流畅。图中寒山右手指地,谈笑风生;拾得袒胸露腹,欢愉静听。两人都是披头散发,憨态可掏。

  寒山寺里比较有特色的是寒拾殿。此殿位于藏经楼内,楼的屋脊上雕饰着《西游记》人物故事,是唐僧师徒自西天取得真经而归的形象,主题与藏经楼的含义十分贴切。寒山、拾得二人的塑像就立于殿中。寒山执一荷枝,拾得捧一净瓶,披衣袒胸,作嬉笑逗乐状,显得喜庆活泼。殿内左右壁嵌有南宋书法家张即之所书《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共二十七石。这部《金刚经》是他为追荐亡父而书,苍劲古拙,透出英武刚烈之气。后面还有董其昌、毕懋康、林则徐、俞樾等人的题跋共十一石,神采纷呈,各有千秋。

  在藏经楼南侧,有一座六角形重檐亭阁,这就是以“夜半钟声”闻名遐迩的钟楼。现今寒山寺里的古钟已非张继诗中所提及的那口唐钟了。甚至明代嘉靖年间补铸的大钟也已不知下落。一说当时“遇倭变”,销熔改铸成大炮;一说已流入日本,如康有为诗云:“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枫。”为此日本国内还曾大力搜寻,但徒劳无功,遂留下千古之谜。在江南古刹寒山寺的碑廊里,有一块石碑上面镌着唐代大诗人张继那首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块由清末著名学者俞樾书写的诗碑,已成为寒山寺的镇寺之宝。

  自《枫桥夜泊》问世,历代文人墨客为寒山寺刻石刻碑者不乏其人。据《寒山寺志》载,《枫桥夜泊》诗的第一块诗碑,为宋代王硅所书。此碑因屡经战乱,寒山寺多次被焚而不存。至明代重修寒山寺时,画家文征明为寒山寺重写了《枫桥夜泊》诗,刻于石上,这是第二块《枫桥夜泊》诗碑。此后,寒山寺又数遇大火,文征明手书的诗碑亦漫漶于荒草瓦砾之间,现在嵌于寒山寺碑廊壁间的文徵明文征明所书残碑,仅存“霜、啼、姑、苏”等数字而已。

  清末光绪三十二年,江苏巡抚陈夔龙重修寒山寺时,有感于沧桑变迁,古碑不存,便请俞樾手书了这第三块《枫桥夜泊》石碑。其时,俞樾虽已八十六岁高龄,仍以其饱满的情怀,稳重的章法,浑圆的笔意,挥洒淋漓,一气呵成。俞樾作书后数十天,便倏然长逝了。

  以为寒山寺的出名源于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其实,我以为寒山寺的出名应该归功于和合二僧,也就是寒山和拾得,这里有一个关于他们两个人的很美丽的故事。

  相传唐太宗贞观年间有两个年轻人,一名寒山,一名拾得,他们从小就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寒山父母为他与邻村的姑娘定了一门亲事。然而,姑娘却早已与拾得互生爱意。一个偶然的机会,寒山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左右为难,经过一番思考,他决定成全拾得的婚事,自己则毅然离开家乡,独自去苏州出家修行了。

  十天半月过去了,拾得没有看见过寒山,感到十分奇怪。一天,他信步来到寒山的家中,只见门上插有一封留给他的书信,看罢书信,拾得知道了寒山出走的原委,深感对不起寒山,决定离开姑娘,动身前往苏州寻觅寒山,皈依佛门;经过千山万水,拾得在苏州城外找到了寒山,而手中的那支荷花依然那样鲜艳芬芳,光彩夺目。寒山见拾得到来,心里高兴极了,急忙用双手捧着盛有素斋的篦盒,迎接拾得,俩人会心地相视而笑。现在寒山寺存有一方碑石,上刻“和合二仙”图案,就是这两位好朋友久别重逢时的情景。

  由于“和合”思想深得人心,加上张继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广为流传,所以尽管后来在宋朝时,曾将寺名重新改为“普明禅院”,但人们仍习惯地称它为“寒山寺”。从元末至清末,寒山寺曾五次惨遭次劫,但事后总能复建,足见寒山寺在历代人们心中的地位。而且直到现在,寒山寺供奉的佛像仍是寒山、拾得,可见由他俩首倡的“和合”思想已在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image.png

  寒山和拾得同在寒山寺修行,在修行的过程中,他们两个相互鼓励相互鞭策,潜心修行,终于都成正果,眼看老主持年龄越来越大,想在他们两人中选一人住持寺里的工作,可两人的票一样多,主持只有一人,正在老住持为难之时,拾得乘一叶木舟漂洋过海到了日本,在日本拾得修建了拾得寺,将和合的思想发扬光大。寒山则做了寺里的住持,寒山和拾得在事业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并为后世传颂。

  如果当初寒山和拾得两人极力相争的话,老住持也不会在他们两人中选择接班人了。

  舍得既是一种处世的哲学,也是一种做人做事的艺术。舍得,舍得,有舍才能有德,凡是大善之人都能舍,凡是大智之人都敢舍,有舍有得,不舍不得,一直想着得,想着接受,想着坐享其成的人阎罗王让他投胎做了乞丐,过着天天受人施舍的日子,另一个想着给予,想着处处帮助别人的人投胎做了富翁,专门行布施,把钱财赈济给穷人。人世间,其实不管贫富,如果一味的贪图拥有,即使有钱,也是富有的穷人;一个人虽然物质贫乏,但他乐于给人、助人,在精神上就是富有的。

【感悟森林时光】相关文章:

那些错过的时光12-24

时光公车文章分享12-20

享受浪漫时光的经典签名12-21

梦见森林着火是什么意思12-23

暑假时光这样培养孩子的财商12-24

心得感悟句子12-16

爱情的感悟说说12-17

夜晚的经典感悟12-21

学会感悟生活作文12-20

通过雪景感悟人生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