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朵朵女性网>阅读> 七夕到底是不是情人节

七夕到底是不是情人节

时间:2021-07-02 11:28:54 阅读 我要投稿

七夕到底是不是情人节

  七夕到底是不是情人节,在中国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以及女儿节,但是对于七夕人们总是会想到鹊桥和牛郎织女,但是这会是古人的情人节吗?下面小编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七夕到底是不是情人节。

  七夕到底是不是情人节1

  实,早在汉代,七夕这个词就已经广泛出现在了民间,所以,七夕最少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

  在古代的时候,七夕节被叫做“乞巧节”,是属于女孩子们的大型祈福节日。在这一天女孩子们会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会朝天祭拜,祈求上天赐予他们灵巧的双手。没结婚的女孩子会起球天上的仙女,赐予他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结了婚的女子会祈求人丁兴旺,多子多福。有了孩子的妇女,会祈求上天,祝福孩子越来越聪慧。

image.png

  在这一天,人们还会祭拜魁星,因为在七月七日这一天,是魁星的生日,相求取功名的读书人,会在这一天祭拜上天,祈求考运亨通、逢考必过。另外还把自己的藏书都拿出来晒一晒,可能是让老天爷看一看自己都用功读了多少的书籍吧。所以这一天又叫做“晒书节”。所以这一天说到这里,跟情人节一点边都挂不上。

  唯一可能挂上边的,就可能是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但是话说回来,这个爱情故事并不是很“爱情”,苦难重重啊。那么,古代有没有“情人节”这一节日的说法呢?

  如果非要跟情人节挂上边的,那一定不是七夕节,而是元宵节和上巳节!

image.png

  元宵节是古代女子最感兴趣的节日之一,在古代,女子要遵守三纲五常,都是“三步不出闺门”的主,只有到了元宵节和上巳节,才可以“合理合法”的除了闺房,到外面去散散心,甚至可以偷偷幽会小男朋友。

  那么为什么七夕节现在变成了情人节呢,我想其中的道理可能跟双十一是一个道理吧。

  七夕到底是不是情人节2

  在许多人都将七夕理解为情人节,这大概与七夕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关。

  但实际上,七夕跟情人节毫无关系(传统社会倒有一个情人节,那就是元宵节、,恰恰相反,过去民间谈婚论嫁,还要有意避开七夕:

  “七月七日,迎亲嫁女避节。”

  七夕节与其叫“中国情人节”,不如叫“中国妇女节”“中国女儿节”更为贴切

image.png

  节日起源

  1、自然崇拜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

  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

  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

  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

image.png

  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2、时间和数字崇拜

  “七月初七”作为节日源于古人对数字和时间的崇拜。

  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这“七重”列为吉庆日。

  在这些“重日”中,不难看出古人对数字的崇拜,如九与五是重要的'数字,九五至尊是地位的象征;而“一”是万物起始之意,是成就、地位和尊荣的象征;“七”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

  “七夕”月逢七、日逢七。

  在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在民间表现为时间的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结。

image.png

  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

  “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3、生殖崇拜

  “七七"是生命周期。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它说男子以8岁一个周期,女子以7岁一个周期。

  女子七岁肾气盛,换牙齿头发变长。

  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天癸是肾精,任督二脉,以中医说法,"为一身阴阳之海,五气贞元",也就是说,二七就来月经,可以生子。

  三七肾气平均,最后的牙齿长齐,发育完全成熟。四七筋骨坚,头发长极,身体盛壮,到了顶点。

  五七阳明脉衰,面容开始焦黄,头发开始掉。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是一个生命周期结束。

  "七"这个数字又指西方,所以七七相遇,应该是结束中的诞生。

  《周易·复卦》: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

  孔颖达疏:

  "天之阳气绝灭之后,不过七日阳气复生,此乃天之自然之理,故曰天行。"

  "来复"是去而复来,也就是重生,轮回循环,所以七七四十九天魂魄散尽,又七七四十九天魂魄丰满。

image.png

  节日发展

  汉代(长安等地、

  汉代时,七夕主要活动为穿针乞巧和兰夜斗巧。

  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据传,汉高祖爱妃戚夫人的宫女贾佩兰在离开宫中嫁给扶风人段儒为妻后,经常跟人们谈起在汉宫七夕的事。她说:

  “汉宫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首先在百子池畔,奏于阗乐之后,就用五色彩缕,互相绊结起来,叫做‘相怜爱’。随后,宫中的宫娥彩女们,一起到闭襟楼上,大家学习穿七巧针乞巧。”

  “而有个叫徐婕妤的宫女,可以把生的菱藕雕刻成各种奇花异鸟呈献给皇上,皇上把这些小玩意在晚上随手放置在宫中的桌角上让宫女们摸黑寻找,这种游戏就叫做‘斗巧’。”

  此外,还有曝经书、衣裳以及食糜等习俗。

image.png

  晋代

  晋代七夕主要活动有三:一是曝晒衣物;二是祭祀祈福;三是吃汤饼。

  南朝(江汉等地、

  此时期,七夕主要活动有,结彩楼穿针和祭祀乞巧。

  如“是夕,妇人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瑜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唐代(长安、洛阳等地、

  唐代,七夕活动主要有九项。

  其一,曝晒革裘、书籍;其二,结彩楼祭祀;

  其三,穿针乞巧,“嫔妃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候。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士民之家皆效之”;

  其四,喜蛛应巧,“七夕乞巧,使蛛丝结万字”;

  其五,祭杼,织染署“七月七日祭杼”;

  其六,斫饼;其七,造明星酒;其八,装同心鲙;

  其九,化生,妇女以蜡(后来用木头、作成婴儿模样,让其浮在水中以游戏,为妇人生子向织女星神祈祥。

  宋代(开封、杭州、

  宋代七夕节为历代之最,活动十分丰富,白天和夜晚各有四种。

  白天主要活动:

  一是晒书节,三省六部都要开宴席,为晒书会;

  二是乞巧市,即在京城中设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东京潘楼前有乞巧市,卖乞巧物,自七月初一日为始,车马喧阗”,基本相当于现在的购物狂欢节;

  三是执荷叶;

  四是儿童穿新衣。

  夜晚的活动有:

  一是结彩楼,谓之“乞巧楼”;

  二是祭祀乞巧,“铺陈磨喝乐、花瓜、酒炙、笔砚,针线,或儿童裁诗,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谓之‘乞巧’”;

  三是穿针乞巧和喜蛛应巧;

  四是乞聪明,即小儿以笔墨纸砚供奉牵牛星,并书曰某乞聪明。

  节日物产也十分丰富,如:

  1、煎饼。用于供奉牵牛织女和食用;

  2、摩睺罗饭。为当时开封著名饭店——张手美家卖的一种七夕节令食品,仅此一家,据说很受欢迎;

  3、磨喝乐。一种当时很流行的泥娃娃,(“磨喝乐”原为梵文“摩睺罗”的讹音,被宋人借用来命名泥娃娃、,地位相当于现在的芭比娃娃。

  同芭比娃娃一样,“磨喝乐”制作精良,身材、手足、面目、毛发栩栩如生,而且也配有漂亮的迷你服装,并且随着节日的兴盛,装饰越来越华丽,往往饰以金玉珠宝,其主要功能是给儿童玩耍,和妇女祈求生子;

image.png

  4、水上浮据说是用黄蜡制成莲荷、龟、鱼、鸳鸯、凫雁等各种形态,浮于水上;

  5、谷板小板上种粟,再做小茅屋、花木、田舍人家小物等小模型置于板上,谓之“谷板”;

  6、种生“京师每前七夕十日,以水渍菉豆或豌豆,日一二回易水,芽渐长,至五六寸许,其苗能自立,则置小盆中。至乞巧,可长尺许,谓之‘生花盆儿’,亦可以为葅。”

  “又以菉豆、小豆、小麦於磁器内以水浸之,生芽数寸,以红蓝彩缕束之,谓之‘种生’。皆於街心彩幙帐设出络货卖。”

image.png

  7、果食,即现在的“巧果”之类,造型精巧,花样繁多,据说当时还有重达一斤的,被做成类似于门神像的样子,谓之“果食将军”;

  8、苦楝叶,做铺陈之用,祭祀牛女摆放供品前先铺苦楝叶,街市卖唱也会铺苦楝叶。

  元代

  这一时期,七夕活动主要有五种:

  一是巧节会,不论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家家户户搭棚,挂牵牛织女画像,以瓜果、蔬菜、酒肉、饼等供奉,并邀请亲眷、小姐、女流等,占卜、祈福、宴饮,次日才馈送还家,谓之女孩儿节。

  二是穿针乞巧,皇宫“九引堂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采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为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三是斗巧宴,“至大中,洪妃宠于后宫,七夕诸嫔妃不得登台。台上结彩为楼,妃独与宫官数人升焉。剪彩散台下,令宫嫔拾之,以色艳淡为胜负。次日设宴大会,谓之斗巧宴。负巧者罚一席”。

  四是摩诃罗,“市中小经纪者,仍以芦苇夹棚,卖摩诃罗巧神泥塑,人物大小不等,买者纷然”。

  五是五生盆,“里俗以七夕前数日,种荳麦等于小瓦器,为牵牛星之神,谓之五生盆”。

  明代

  明代活动七夕活动较为简单,只有浮针乞巧。

  “七月七日,民间有女家各以碗水暴日下,令女自投小针泛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如槌,因以卜女之巧”。

  清代

  清代七夕主要活动有三:一是延续明代的浮针乞巧;二是祭祀乞巧;三是恢复元代的五生盆习俗。

  此外,清代还出现了读书人七夕拜魁星,以保佑自己考运亨通的习俗。

【七夕到底是不是情人节】相关文章:

2022年情人节礼物是不是提前寄比较好01-06

豹子是不是招财01-04

怎么判断是不是心悸01-12

男人是不是真的爱你01-03

女人是不是喜欢你01-03

男人是不是都很坏01-03

男人是不是很绝情01-02

蟑螂奶是不是真的01-05

面膜到底要敷多久01-04

粉饼是不是定妆粉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