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朵朵女性网>生活> 元宵改名汤圆的由来

元宵改名汤圆的由来

时间:2022-01-15 10:03:51 生活 我要投稿

元宵改名汤圆的由来

  元宵改名汤圆的由来,在传统节日里,总是会有一两种特殊的食物,提到汤圆,相信大家都是特别熟悉的了。它是元宵节会吃的一种食物,下面分享元宵改名汤圆的由来及相关资料。

  元宵改名汤圆的由来1

  无论南方北方,无论华夏大地,无论任何地方只要有华人和华侨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对了,那就是吃元宵了。但是,大家又知不知道元宵的来历和关于吃元宵的一些风俗习惯呢?

  有记载的,据说元宵始于汉朝的汉武帝时期,当时汉武帝,有一宫女,名叫元宵,元宵生的是心灵手巧,在皇帝的御膳房做事。小小年纪就离开了父母进宫当了宫女,常年见不到父母亲人,每日都思家心切。终日以泪洗面。

  正月十五这一日,忙完所有的事情,她又在一旁悄悄的哭泣,结果刚好被路过此地的一大臣看到了,在弄清了原因后,对元宵的遭遇深表同情。安慰她的同时,也答应她帮她想办法与父母团聚。但是前提是要元宵想办法做一道美食出来,给皇帝讨得皇帝开心,则什么事都好办了。

  元宵思前想后,决定做一家乡的小吃,就是用糯米粉,搓成圆子小球模样,里边包上磨碎的芝麻,花生,糖等,再加入桂花后,用水煮开。端给了汉武帝去吃,刚好皇帝最近食欲不振,当吃到这碗入口芬芳,香糯满嘴的圆子后,立刻赞不绝口。

image.png

  聪明的大臣也见机行事,将元宵的遭遇说与皇帝了知晓,并请皇帝特赦元宵出宫与父母团圆。结果皇帝一高兴就答应了。元宵就此了了心愿。这种小吃的做法也从皇宫流向了民间,在中华大地遍地生根,人们为了纪念发明人元宵,就把这种糯米做的小圆子以她的名字来命名,称为了元宵,同时将正月十五这天也称作了元宵节。

  但为什么有的地方又称元宵为汤圆了,原来啊,在清末民初以前,大家都是称为元宵的。但是,袁世凯窃国复辟帝制后,需要不少钱,为达目的,他又变本加厉增加了很多的苛捐杂税,搞的民不聊生,怨声载道的。这年也是过元宵节的时候,一位很有学问的秀才突发奇想,看着包好的一个个白嫩光滑的元宵,不禁想起袁世凯的大光头,何不将元宵改名为“汤圆”,因为汤与劏谐音,圆与袁谐音,合起来就是“劏袁”之意,吃了汤圆又解气、又解恨、还能解饿,从此汤圆的叫法就传开来了,一直流传至今。

  吃汤圆在许多的地方,也有很多的习俗讲究。在我的.家乡,人们包汤圆的时候都会在汤团中包入一小枚硬币,谁能吃到这个含硬币的汤圆,就意味他将会福星高照,心想事成,升官发财,总之所有的,美好的祝福语都可以用上。还听说有的地方会在汤圆中包入“金钩”,其实就是晒干的虾肉,也称虾米。因为金钩的寓意较好,金,财也,钩,够也。意味金银足够,意头的那是相当的好。当然这样的汤圆是属于肉汤圆一类的,有别于我们一贯吃开的传统素馅汤圆。

  不管怎样,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要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吃汤圆、吃元宵,其中最关键的是在一个“圆“字上,因为人们的天性都是盼美好团圆,幸福美满的。尤其是在过年过节的这种喜庆的日子,”团圆“则成为了整个节日最大的主题,也是必不可少的。总不会有人在团圆之夜,去刻意的吃”四方“的元宵吧?别说没有,就算有,也不见得会有人去买吧。

  元宵改名汤圆的由来2

  元宵节看灯会,吃汤圆,汤圆一词的由来

  在传统节日里,总是会有一两种特殊的食物,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气氛。就像马上要到的元宵节,有个吃元宵的说法。

  吃元宵的习俗起源于何时何地,人们众说纷纭。据说春秋以前,赵楚国王回国途中经过长江,江面上漂浮着白色和黄色的物体,其中有红色的果肉,味道很甜。人们不知道那是什么,所以赵浩棋派人去问孔子。子曰:“此浮萍果,也是复兴之兆。”因为这一天是正月十五,在以后的每一天,王召命令他的手下把这种水果和面条抄在一起,用山楂当红馅煮。

image.png

  还有一种说法,元宵本来叫汤圆。汉武帝到的时候,有一个宫女,名叫元宵,很会做汤圆。从此,世人以这个宫女命名。这两个传说没有记载在史料中,不足为信。

  吃元宵最早的记载是在宋代发现的。那时候元宵节叫“浮圆子”“糖元”“乳糖圆子”。根据《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记载,元宵节作为庆祝元宵节的适时食品,始于宋代。因为元宵节一定要吃“紫苑”,所以人们用元宵节来命名它。元宵节吃饺子是宋代流行的习俗。宋朝周必达《平园续稿》有句话叫“元宵煮浮紫苑,前人似未赋”。

  后来元宵节也叫“汤圆”。清代李的诗“风雨夜祭人散尽,孤灯又唤卖汤元”,就是这个意思。辛亥革命后,于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将元宵节改为“汤圆”。这个零食的名字改了好几次才定下来。

  元宵改名汤圆的由来3

  汤圆的由来

  相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大臣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动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作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 ,,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武帝准凑,“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 关于元宵节习俗的形成,说法颇多,但一般变为在汉代就初具雏形。

  史载汉武帝的时候,汉室要祭祀一位叫"太一"的神明。据称泰一是当时相当显赫的一位神明,地位在五帝之上,并有恩于汉帝,所以受到的奉祀比较隆盛。相传另一位汉室皇帝汉文帝也和元宵节有关。 元宵又叫汤圆,历史上还有许多别称 “面茧、粉果、元宝、汤 饼、圆不落角”等等,直至明永乐年间才被正式定名为“元宵”.元宵分有馅,无馅两种。无馅的个小,味甜,以白糖、桂圆、桂花、藕丁、蜜饯为佐料,又称“珍珠汤圆”,有馅的个大,状如核桃。

  北方元宵多为甜馅,有白糖、豆 沙、芝 麻、山楂等类,南方的则甜、咸、荤、素皆有,尤以宁波汤圆,贵阳吴家汤圆著称。 .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这首清朝的《上元竹枝词》就反映了北京老早以前就有元宵节吃汤圆的习惯,并且当时已有以出售汤圆著称的字号。 正月十五元宵节将至。元宵是灯节。在中国,唐朝遗留下来灯节观灯的习惯一直在民间流传着。

image.png

  另外,元宵节吃汤圆的风俗也一直保留到现在,因为在上元节的晚上——元宵吃汤圆,人们也就习惯地把汤圆叫做“元宵”。 元宵佳节,北京的饮食、糕点铺,甚至连马路两边都设摊兜售汤圆,家家户户在正月十五这天都吃碗热气腾腾的汤圆,人们是多么留恋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风俗呀! 汤圆又叫汤团、粉果,因为熟了浮在水上,古代又叫它浮圆子。人们在元宵节吃汤圆,实际上是思念亲人、渴望团圆的意思。

  宋代周必大写《元宵煮浮圆子诗》是我国最早描绘汤圆的诗: “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 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 星灿乌云裹,珠浮浊水中。 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周必大是南宋孝宗时大臣,平时整肃军政,励精图治。这首短诗里已经流露出他举碗盼望全国人民团聚的思念,连灶下生火的丫头都为大家煮食汤圆时浸沉在思念故乡那种深沉的情绪里感到诧异呢!吃汤圆,忆亲人,这个习惯就一直传到现在。

  吃汤圆的习俗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在南北朝时浇上肉加便便汤汁的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到了唐朝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

  油锤的制法,据《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载,类似后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为“油画明珠”。 元宵唐朝的元宵节食是面蚕。王仁裕(八八○—九五六)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岁上元,都人造面蚕的习俗到宋代仍有遗留,但不同的应节食品则较唐朝更为丰”。

  吕原明的《岁时杂记》就提到:“京人以绿豆粉为科斗羹,煮糯为丸,糖为臛,谓之圆子盐豉。捻头杂肉煮汤,谓之盐豉汤,又如人日造蚕,皆上元节食也”。到南宋时,就有所谓“乳糖圆子”的出现,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了。 至少到了明朝,人们就以‘元宵’来称呼这种糯米团子。刘若愚(生于一五四一)的《酌中志》记载了元宵的作法:“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也”。

  扩展阅读:汤圆的做法。

  1、黑芝麻炒熟,碾碎,拌上猪油、白砂糖,三者比例大致为2:1:2;

  2、适量糯米粉加水和成团;

  3、 以软硬适中、不粘手为好,揉搓成长条,用刀成小块;

  4、 将小块糯米团逐一在掌心揉成球状,用拇指在球顶压一小窝,拿筷子挑适量芝麻馅放入;5. 用手指将窝口逐渐捏拢,再放在掌心中轻轻搓圆;

  5、包好后有如山楂大小;7. 烧水至沸,包好的汤圆下锅煮至浮起即可食用。

【元宵改名汤圆的由来】相关文章:

元宵和汤圆的区别01-10

元宵节吃汤圆还是元宵01-10

元宵节吃汤圆的寓意是什么01-10

汤圆的做法步骤01-12

汤圆要煮多久01-12

宪法日的由来01-05

大寒节气的由来01-14

小学课本中的“Wu Yifan”改名了01-14

杯子的由来是什么01-06

小寒节气由来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