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朵朵女性网>女人悠闲> 骄傲!中国宇航员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骄傲!中国宇航员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时间:2021-06-18 10:48:29 女人悠闲 我要投稿

骄傲!中国宇航员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骄傲!中国宇航员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在此次任务中,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交会能力得到加强,具有更复杂的交会对接飞行模式,具备与空间站进行前向、后向、径向对接口对接和分离的功能。

  骄傲!中国宇航员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1

image.png

  2021年6月17日

  据新华社电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当天,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随后,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

  09:22 发射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约573秒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image.png

  15:54 对接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于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15时54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这是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后,首次与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

  18:48 进驻

  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航天员乘组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按程序完成各项准备后,先后开启节点舱舱门、核心舱舱门,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18时48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后续,航天员将完成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等工作,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四个“首次”

  首次实施载人飞船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在空间站不断调整姿态的配合下,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实现了发射后快速与空间站对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系统总体副主任设计师高旭形容,神舟十二号就像是有着全自动驾驶功能的“超跑”,自主计算、判断到达目的地。

  首次实施绕飞空间站并与空间站径向交会

  在此次任务中,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交会能力得到加强,具有更复杂的交会对接飞行模式,具备与空间站进行前向、后向、径向对接口对接和分离的功能,并计划在本次任务中首次开展绕飞空间站和径向交会试验。

  首次实现长期在轨停靠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实现在轨停靠3个月,为适应空间站复杂构型和姿态带来的复杂外热流条件,神舟团队对返回舱、推进发动机和贮箱等热控方案,船站并网供电方案进行了专项设计,使飞船具备了供电、热环境保障的'适应性配套条件。

  首次具备从不同高度轨道返回着陆场的能力

  神舟团队对返回轨道进行了适应性设计,使载人飞船返回高度从固定值调整为相对范围,并改进返回算法,提高载人飞船返回适应性和可靠性。

  “一”到“十二” 回望“神舟”峥嵘岁月

  神舟一号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神舟一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神舟二号飞船于2001年1月10日发射升空,飞船返回舱在轨道上飞行7天后返回地面。神舟二号飞船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神舟三号飞船于2002年3月25日发射升空。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神舟三号轨道舱在太空留轨运行180多天,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

  神舟四号飞船突破了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于2002年12月30日发射升空。在完成预定空间科学和技术实验任务后,于2003年1月5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着陆。这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完全一致。

  神舟五号飞船作为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于2003年10月15日发射升空。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神舟六号飞船于2005年10月12日发射升空,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10月17日,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神舟六号飞船进行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多人多天飞行试验,完成了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神舟七号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发射升空,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飞上太空。9月27日,翟志刚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神舟八号飞船是一艘无人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2011年11月1日发射升空,之后,与天宫一号进行了两次空间无人自动交会对接,突破和掌握了自动交会对接技术。

  神舟九号飞船于2012年6月16日发射升空,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顺利进入太空。6月24日,神舟九号航天员成功驾驶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神舟十号飞船于2013年6月11日发射升空。在轨飞行期间,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进行了一次自动交会对接和一次手控交会对接。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并向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

  神舟十一号飞船于2016年10月17日发射升空。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入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了为期30天的太空驻留生活。

  骄傲!中国宇航员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2

  朝发问天阁,夕抵天和舱。北京时间昨天9时22分,三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奔向太空。通过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飞船于15时54分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驻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时隔五年,我国航天员再入太空。从火箭发射、飞船入轨,到自主完成交会对接,整个过程仅历时6。5小时——相当于从北京乘坐高铁到达长沙,可谓“朝发夕至”。

  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介绍,神舟十二号是迄今为止我国研制的标准最高,各方面指标要求最严格的载人航天器,将实现“五个首次”:首次实施载人飞船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已完成)、首次实施绕飞和径向交会、首次实现长期在轨停靠、首次具备从不同高度轨道返回东风着陆场的能力、首次具备天地结合多重保证的应急救援能力。

  同时,作为空间站建造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也将实现“神舟”系列飞船立项之初的终极目标——作为可靠的空间往返运输工具,支持载人空间站运行。

  空间交会与返回技术升级,“太空专列”6。5小时送达

  “早饭问天阁,午饭在飞船,晚饭空间站!”网友这句大白话道出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朝发夕至”的迅捷。

  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项目产品保证经理郑伟介绍,与之前的载人飞船类似,神舟十二号仍采用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但在空间交会和返回技术上有了明显升级。

  比如,本次任务首次采用快速交会技术,且具有更复杂的交会对接飞行模式,能与空间站进行前向、后向、径向对接口对接和分离。早在“神十二”发射前,天和核心舱就调整轨道与姿势,以配合与其交会对接。由飞船控制计算机自主计算并执行轨道控制,发射后约6。5小时完成与核心舱的对接,航天员即可进入空间站开始太空工作和生活。“这大约与从北京乘坐高铁到长沙的时间相当。”郑伟说。

  身为三名航天员的“太空专列”,“神十二”肩负三个月后将航天员接回地球的重任,将首次实现长期在轨停靠。庞之浩介绍,为适应空间站复杂构型和姿态带来的复杂外热流条件,飞船研发团队对返回舱、推进发动机和贮箱等热控方案,以及船站并网供电方案进行了专项设计,使飞船具备了供电、热环境保障的适应性配套条件。

  在轨期间,飞船将维持三舱飞行的状态。郑伟透露,当航天员返回飞船后,飞船将撤离空间站,执行返回和着陆飞行,将航天员安全带回地面。在返回前,神舟十二号的轨道舱、推进舱将依次分离,由返回舱单舱返回地面。

  “在神舟十二号之前,载人飞船都从固定的轨道返回地球。”庞之浩解释说,为了节省推进剂消耗,空间站轨道位置会随不同时间节点而调整,以满足长期停靠的要求。为此,“神舟”团队对返回轨道重新进行了适应性设计并改进算法,使载人飞船返回高度可在一定范围内调整,提高载人飞船返回适应性和可靠性。

  此次神舟十二号返回舱的着陆场也从内蒙古四子王旗调整到东风着陆场,并将首次开启着陆场系统常态化应急待命搜救模式。

  “神十三”发射基地待命,首次具备天地救援能力

  当长征二号F遥12火箭带着“神十二”奔向太空时,它的“姐妹”船——神舟十三号,也在发射基地厂房就位——作为本次任务地面待命救援飞船,它已完成推进剂加注前准备,随时可启动后续发射工作程序。

  为了保护航天员生命安全,具备在紧急条件下接回航天员的能力,“神舟”团队开创了天地结合的应急救援任务模式。庞之浩介绍,本次任务中,有两艘飞船同时进入发射场,由一艘飞船作为发射船的备份,“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它就是航天员的生命救援之舟”。

  据悉,未来载人航天任务将会采用“滚动待命”策略,即在前一发载人飞船发射时,后一发载人飞船就会在发射场待命,并具备8。5天应急发射能力,以实现太空救援。

  “过去一次任务研制一艘飞船,显然已跟不上我国航天发展的需求。”郑伟透露,本次研制任务中,神舟飞船为多船批次投产,两船同时出厂,同时在发射场完成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两艘飞船总装、测试等工作。这给研制单位带来很大挑战,几乎要在原来完成一艘船的时间内完成两艘飞船的工作。

  作为我国航天员的“专列”,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载人飞船状态增加了故障检测和逃逸救生系统,在火箭顶部带有逃逸飞行器,全箭可靠性指标达0。97,是我国可靠性指标最高的运载火箭。

  在此基础上,此次护送“神舟”上天的“神箭”——长二F遥12火箭共进行了109项技术状态更改,其中有70余项与可靠性提升相关,最终将航天员安全性指标从发射“神十一”时的0。997提升到目前的0。99996这一国际先进水平。

  航天员首次在轨长期驻留,检验“太空房”性能

  在距地面约390千米的近圆轨道上,天和核心舱迎来首批三名“住户”。根据任务安排,此次三名航天员将在轨工作生活3个月,考核验证再生生保、空间站物资补给、航天员健康管理等航天员长期太空飞行的各项保障技术。

  此外,任务还将在轨验证航天员与机械臂共同完成出舱活动及舱外操作的能力。航天员将在机械臂的支持下,首次开展较长时间的出舱活动,进行舱外的设备安装、维修维护等操作作业。

  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我国将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之后,空间站将进入到应用与发展阶段。

  中国空间站建设为人类打开了太空探索的更多想象空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表示,进入到空间站建造阶段,我国计划在空间站功能拓展、空间科学与应用、中外航天员联合飞行、技术成果转化等领域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使中国空间站成为一个造福全人类的太空实验室。

【骄傲!中国宇航员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相关文章:

中国进入依法带娃时代01-07

迪拜世博中国馆进入广东周期01-12

进入美容行业的原因有哪些01-12

进入大学后的情绪和状态01-02

梦见进入地道是什么意思01-11

中成药首次集中带量采购开标01-13

红超巨星爆炸过程首次被捕捉01-08

科学家首次观测到红超巨星的爆炸01-08

人类史上首次接受猪心移植01-11

怀孕什么时候进入哺乳期01-05